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赏花经济何以实现“花开四季”

2024年06月10日09:05 | 来源:云南日报
小字号

自今年3月以来,全国各地“赏花地图”“春日经济”热度持续攀升。据美团数据,云南“踏青赏花”搜索量环比增长超400%,其中搜索区域前三位分别是昆明、玉溪和曲靖,春日赏花穿搭、昆明赏花农家乐、赏花拍照胜地、露营踏青均为关联热搜词组。

观点

对于立体气候丰富、地形多样的云南来说,这份专属于春季的浪漫可以延伸至一年四季。花会凋零,但如何让“赏花经济”由“花开一季”至“花开四时”,是云南文旅发展亟待面对的问题。

产业链延伸拓展乏力

问题一

孟夏时分,万物并秀,只道夏浅胜春最可人。暖风从热带雨林一路拂过,停步在卡瓦格博,回头望,云岭大地,处处生花。花开时节,游客纷至沓来,“赏花经济”带动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赏花经济”是指以赏花、踏青为主题的春季特色旅游项目,其本质属于体验经济,借赏花将风景、物产、历史和人文融为一体,创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将物质财富和精神感受有机结合,进而延伸相关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就当前来看,“赏花经济”还停留在文旅发展初级阶段,“流量”变“留量”还存在一定差距。

做强“赏花+”产业链的关键是突破季节性限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赏花游产业链条上,分布着门票、交通、餐饮、住宿、当地物产、文化体验产品等,产品附加值高。由“赏花经济”带来的吃住行乐需求,刺激着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而现阶段,云南的“赏花经济”还停留在单点着力、断档发展的阶段。

目前已成规模的罗平油菜花海通过花海马拉松吸引了除赏花外的又一大人群——跑友,充分融合“赏花+体育”,与当地村民共享收益。今年油菜花盛放期间,花海所在地金鸡村的村民通过民宿、餐饮、售卖土特产等,总收入超1600万元。但许多后起新秀,仍然停留在“就花赏花”的阶段。如易门县绿汁镇的凤凰花海,未能依托绿汁镇保留的80年代整体风貌发展多种旅游业态,许多原有特色建筑甚至都不开放参观“打卡”,游客体验感不佳,消费场景过少。

“赏花经济”如何破局?关键还是要厘清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做出“赏花+”特色,破解“走马观花”式的赏花游,推进赏花旅游与农业、工业、科技、商贸、交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并做好长期品牌建设和综合服务升级。例如江苏省兴化市凭借垛田菜花打响了名声,但仅靠油菜花一个月左右的花期,难以形成可持续的文旅卖点。为此,兴化市千垛景区通过发展水上森林、徐马荒湿地等垛田景区,串联成四季有景的水上旅游风景带。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重瓣红玫瑰不仅吸引了赏花游客,也引来了花卉深加工企业。山东华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玫瑰花冻干生产技术,研制出的冻干玫瑰鲜花茶等多款玫瑰产品,畅销各地。平阴县还打造了地理标志产业大数据中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打通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数据,为“平阴玫瑰”地理标志产品提供线上动态质量监管能力。目前,“平阴玫瑰”地理标志用标企业已达30家。

消费场景单一同质化

问题二

主题IP与消费场景的结合度不够是“赏花经济”流量变现的痛点。丰富“赏花经济”场景业态是增强消费黏性、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

就目前全省来看,赏花价值单客消费不高、转化效率较低是共性问题。在场景营造方面,缺乏沉浸式、互动式、参与式消费场景的创新营造。在业态创新方面,多业态融合还不够,“赏花经济”消费变现能力还有待提升。开发程度较低、活动创意不强、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自发性较低、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和产业规划引领等问题依旧存在。

开辟赏花线路,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将风景与历史、物产与人文等融为一体,打造沉浸式旅行体验,创造各种新消费场景,把愉悦精神和丰富物质有机结合起来,是各地需要认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今年3月,昆明发布3条“昆明花旅”赏花线路,分别是“蓝色梦幻之旅”“花香国际之旅”“诗情花艺之旅”,解锁春日新玩法。其中,“蓝色梦幻之旅”以观赏蓝花楹为主,包括教场中路、盘龙江畔、彩云里景观露台等;“花香国际之旅”涵盖宝丰湿地、昆明世博园、昆明植物园、斗南花卉市场等地,呈现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花卉世界;在“诗情花艺之旅”中,游客可欣赏景润公园的莫奈花园、金殿杜鹃园的芍药与牡丹、黑龙潭公园的流苏树以及大观公园的花卉盛宴……可以看到,昆明正努力将一条街的浪漫延伸至一座城的花期。

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措施持续发力,带动消费场景创新,可以有效提升消费意愿、拉动旅游经济。当年轻群体逐步成为消费主体,文旅消费呈现多样性、多层次、多渠道等特点,新型消费需求给消费市场供给带来新的挑战,各地更应主动把握新机遇,增加个性化、多元化和品质升级的配套服务。

在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旅游政策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吕宛青看来,要将云南花卉与旅游、生活紧密结合,打造云花旅游IP。不仅提供高品质的花卉产品,更注重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情感体验,让人们在赏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同时,打造一批集观赏及实用于一体的文化氛围和情感体验的品牌,能够让人们“赏花趣、闻花香、吃花餐、品花酒、喝花饮、猜花名、睡花房、走花道、洗花浴、摄花景、乘花航”;依托各地茶山、茶庄、茶企等,开展不同品类的花茶节品鉴会,借此打造融云花、云旅、云茶为一体的云南农文旅新品牌,形成休闲化的旅游空间,实现乡村资源生态价值的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市场敏锐度有待激活

问题三

产业的欣欣向荣离不开政府主导、市场参与。“赏花经济”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悦己消费”或是“社交货币”,围绕赏花打造的定制化路线、国风妆造、特色民俗体验等,在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的追求同时,也为消费带来了高质量的休闲时光。因此消费者更愿意为了当下的快乐体验而花钱,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即时偏好。

今年的紫色浪漫热度不减,自2019年起,以教场中路为依托,昆明市五华区以蓝花楹融合历史、文化、艺术等元素,举办蓝花楹文化艺术节,并配套开展青年文创大赛、主题摄影大赛、生活美学集市等系列活动,同时推出一批文创产品,持续将蓝花楹打造为文旅消费的新名片。

除政府主导外,市场各方反应迅速,与花海融为一体的双层赏花巴士成为最佳拍照点,蓝花楹雪糕、冰箱贴、胸针等文创产品应接不暇,号称“新中式出片神器”的非遗漆扇成为今年蓝花楹主题活动的新亮点……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到教场中路赏花打卡的市民和游客超60万人次,通过“线上传播+线下体验”多维度呈现,全网蓝花楹相关话题曝光量累计10亿次以上。

蓝花楹可称作是云南“赏花经济”中的顶流,纵观整体发展,云南花卉与旅游体验的耦合度还有待加强,市场回应还应更加积极主动。

在旅游产品方面,应鼓励省内众多的花产企业、花卉基地挂牌“云上花旅观光园”,形成新的旅游吸引物;在旅游景区或旅游线路沿线增加花卉种植,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花卉景观,提升旅游体验;将花卉种植基地或花卉市场纳入旅游线路中,让游客了解花卉的种植、养护和销售过程,增加旅游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开发设计以花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线路,如赏花游、花卉文化体验游等花卉主题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开发花卉主题的文创产品,如花卉明信片、花卉纪念品等,作为旅游购物的特色商品。

“赏花经济”的背后不仅是快速发展的高原特色产业,也是潜力无限的浪漫产业。用优质的感受体验和产品服务激发对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这也是云南在生态旅游中顺应天时、因势利导的须为当为。(记者 殷洁)

(责编:徐前、祝鸿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