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大姚:打造县域“善治乡村”新样板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依托红色资源,围绕“干部教育教学点、红色文旅新引擎、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以富民产业为基础、数字技术为依托、人力资源为支撑、乡村治理为保障”的理念,努力把红色元素融入村落建设,打造县域“善治乡村”新样板。
资源升级 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
这几天,对于刚从外地打工返乡的金碧镇七街社区大屯小组的符洪枝来说,家门口的变化让她惊叹不已。这样的蜕变,得益于大姚县依托“善治乡村”试点项目的推进。“善治乡村”怎么推进?大姚县走出的第一步是挖掘当地资源。
大姚县金碧镇七街社区是云南省早期革命领导人、中共云南省特委书记赵祚传的出生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长征经过之地,留下了红军驿站、萧克将军指挥所、红军井等革命遗迹、遗址,在七街播下了革命火种。在历史的长河中,七街社区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富集的红色文化。
大姚县将七街红色村、善治乡村建设项目定位为干部教育教学点、红色文旅新引擎、乡村振兴示范区。发挥红色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英雄故里,红色七街”的主题,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楚雄“四大走廊”建设,探索红色文化与传统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为此,县里抽调党校教师、党史研究室、文联等单位8名专家组成七街红色精神课题研究小组,历经半年走访调查,收集线索50条,形成红色故事14个。
硬件升级 和美乡村绘新景
大姚县“善治乡村”建设的第二步便是整合资源,大力提升改造硬件配套设施。同时,争取蜻蛉河大型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项目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充分解决红色服务站门口河道治理、河闸改建、道路建设等。并将“2022年移民安置后扶”“2022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七街乡村振兴学堂建设”“中共地下党工作据点展览馆”等项目进行充分整合。采取“向上争取一点、县财政挤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式,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深冬,走进七街社区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乡村振兴讲堂、中共地下党大姚寅阶中学联络站展览馆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封顶施工。截至目前,七街红色文化体验街和传统村落风貌示范街外立面改造已完成580户、铺设青石板步道12000㎡;七街污水站及部分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已启动实施。蜻蛉河大型灌区管网埋设七街段已完工、席坝至七街卫生院段路面改扩建工程已完成路面扩建;七街沿河公路于12月20日建成通车。
如今的七街社区,基础设施大为改观,七街河沿河公路全面硬化。蜻蛉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建成,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就业。红色文化体验街干净整洁,青石板铺就的村庄小道延伸到家家户户,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正在七街徐徐铺展开来。
产业升级 群众走上致富路
依托红色旅游的发展,村民李美玲的蚕丝坊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我们七街养蚕历史悠久,家家户户都养蚕,我家从我母亲那代开始做蚕丝被,现在到我这一代已经做了四五十年了。现在红色旅游火起来,来村里旅游的人更多了,我的订单也更多了。”
七街社区不仅实现了村庄美,更引进龙头企业,新增流转土地5000余亩,建设集农业科技培训、农产品交易运输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种植核心示范区和农产品交易物流区,带动高原特色蔬菜种植业发展,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云南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云南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余锦安正指挥冷藏车装车,近300吨的冷藏车,将这里种植的菜心发往香港、广州、深圳等地。“从菜心收割到餐桌,约40个小时,其中有26个小时是运输时间。”余锦安说,公司从2020年11月开始租地种植上海青、小葱等,高峰时期每天用工600人,平时用工100多人。
企业的入驻,更让像张朝丽这样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务工。“我以前是计件工,现在参与管理了。每个月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对我来说是一份特别好的工作。”张朝丽高兴地说。
看着村子里发展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虽然快退休了,歹立仁依然干劲满满,总觉得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歹立仁说:“我们要像治理自己的家一样地治理社区,把七街社区打造成为红色文旅新引擎,建设成集现代观光农业、体验式党建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让发展惠及更多老百姓,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去年6月以来,七街社区承接来此开展党史党性教育226批20000多人次,促进了村民增收,也带动七街社区村集体经济达40.3万元。七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开展“政治、 法治、 德治、自治、 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善治乡村新路子,打造出了具有七街特色的“乡村善治”样板。(白华)
来源:大姚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