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为“清” 曲靖富源全力治“两污”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为目标,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治理思路,探索科学有效的污水治理模式,切实走出由“浊”到“清”的农村污水治理蝶变之路。
富源县城清溪河治理。
富源县始终坚持“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协同治理理念,从“连片整治”到“全域治理”转变。
“多规合一”全域布局。针对全县1738个村庄实现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见效,制定了《富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
“三拓一面”全域谋划。该县全面梳理各城乡结合区域村庄管网现状、地形高差、处理方式等情况,对符合纳入城镇管网的采取新建管网等方式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对不能纳入的村庄,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
富源黄泥河游域治理。
“联防联治”全域治理。采用“就近纳管、集中治理、散户利用”收集模式,由村向乡拓展、梯次推动,实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农村污水治理联防联治。
“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转变。富源县探索建立县级为责任主体、乡镇为管理主体、村级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模式,对于工艺简单、专业化要求不高的设施鼓励通过完善管理机制自行承担运维,经济条件允许的地方采用第三方运维机构按照技术托管和总承包方式开展运维管理服务,为破解多元运管难题注入“新动能”。
责任机制“筑屏障”。建立以运维主管部门为管理主体、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各乡镇(街道)政府为实施主体、村(社区)为配合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和第三方专业运维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六位一体”工作责任体系,织密全县治理“一张网”。
督导机制“强监管”。对全县农村“两污”治理工作实行清单管理,按照“乡镇(街道)初验、县级核验”的方式,做到“村村达标、村村验收、村村过关”。建立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考评工作机制,每月对乡镇(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随机督查和暗访。
富源县胜境街道多乐社区多乐小河治理。
在资金筹措上“出实招”。逐步构建政府、村集体、村民共同分担机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政策性低息贷款和绿色债券等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在示范引领上“见实效”。按照县有示范镇、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组、组有示范户的要求,每个村(社区)打造2至3个样板村,每个村民小组打造3户以上示范户,每月对排名前10位和后5位的村和户持续开展“红黄榜”公示,有序推进自然村星级评比。
在考核评比上“鼓实劲”。每月召开一次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对承办季度现场会的3个乡镇(街道)6个观摩点进行打分,前三名采取以奖代补、梯次奖励方式给予奖补资金。(孙江帅、温院斌 文/图)
来源:富源县委组织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