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云筐”提升“不加班”的幸福感

农忙时节,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的各个烟叶工作站都开始忙碌起来,数字化转型正悄然改变着整个收购流程。
早晨7点不到,丘北县宝正塘烟叶工作站的仓管员朱庆刚已经到岗,准备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先用5分钟左右校秤,随后巡查仓库,检查农用物资是否就位、信息是否匹配正确……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朱庆刚用眼睛一扫,心里就有了数。
7点刚过,新收的烟叶进站了,接下来便是快节奏而枯燥的重复:分拣定级、称重、打包、堆码。40公斤的麻袋包由打包工一个个扛到仓库里按序堆放。收购的高峰期,这样的重复将一直持续到深夜。
全自动交售系统正在调试中,启用后可实现“一站式”称重、分拣、定级。人民网 尹馨摄
“我们都习惯加班了,白天收购,晚上打包,仓库里到处都堆得满满当当。”朱庆刚说,“实在忙不过来,就临时加招几个仓管员,可是招人也难。”
传统收购模式劳动强度大、用工量多、库存难盘点、过程追溯难、在途难监管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基层烟叶工作站最大的工作痛点。
对此,文山州烟草专卖局主动求变破题,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积极探索智能化收购流程再造及数据可追物流可控,研发推广“文山扣”“云筐”“云仓”及“云追”等系统,初步构建起农工商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
26岁的黎智颖是丘北县双龙营镇普者黑村的村民,因为在家备考,她想找个时间稳定、不太累的短期工作。普者黑烟叶工作站服务经理一职完美契合了她的要求。
“工作时间基本上是早7点到晚7点,超时系统就关闭了,不需要加班。”黎智颖说。
一开始,还需要手动帮农民称重、录入等级代码。去年烟叶工作站按照“人机分区作业,收购流程顺畅”的原则优化收购流程后,她的工作也随之简化——只需要核对系统里的扫码信息,然后让农民签字,几分钟即可完成。
下午4点,丘北县双龙营镇松毛地村村民谭粉仙已经办完了所有交售手续,拿着系统打印出的收据准备离开。
谭粉仙带着135公斤烟叶前来烟叶工作站交售。完成分级的烟叶被放置到装有“文山扣”的筐里,过磅员同时将户名、称重、等级等信息录入“云追”系统中,这样每一筐都有了“电子身份证”。
“以前排队时间长,短则一天,高峰期甚至要等两三天,没想到今天两个小时就办完了。”谭粉仙笑得合不拢嘴,在满意率调查系统里打了一个“五星好评”。
普者黑烟叶工作站站长王朝富说,收购期平均每天要收700多担,高峰期能达到1200担。过去,光是仓库里的打包工就需要增加十多人,每天工作到午夜。
如今,外形规整、不易变形、利于机械作业的筐栏包装替代了传统麻袋包,一个筐是标准的600公斤。在半自动叉车的作业下,筐栏被整齐地摆放堆叠,仓库里也变得整洁、清爽。
“以前6个装车工忙碌3小时,能装480至500个麻袋包,现在使用叉车装筐,一个工人半小时就能装满一车。”王朝富说。
下午7点,系统关闭,王朝富最后检查一遍仓库,准备下班。
文山州烟草专卖局局长、经理朱艳梅介绍,全力推动一体化平台建设,是推动落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打造数字产业集群的必经之路。
4年来,该局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通过即时成框、高效调运,消除传统模式半夜加班打包的情况,做到收购人员到点正常下班,大幅提升员工幸福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