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文旅

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云南广南这个村"出圈"出彩

2023年09月11日15:00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初秋,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旧莫乡安勒村,依然能够感受到些许暑气,放眼望去一幅幅如诗如画般的绿美村庄画卷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道路、富有立体效果的墙体画、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为村庄增添了不少色彩。古色古香的亭子立在荷塘之中,秋意渐浓,赏荷正当时,此时凉亭便成为了安勒村群众茶余饭后的好去处,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

2022年以来,安勒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以多元化的体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子。

广南县委组织部供图

古色古香的亭子立在荷塘之中,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广南县委组织部供图

激发内力,扮靓绿美乡村新颜值

“这是我们村里群众自己修建的活动广场和花台,边上还建有荷塘、凉亭……”一谈起村里绿美村庄建设前后的变化,安勒村村小组副组长农天金便有说不完的话。“绿美村庄建设初期,大家都不愿意干,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我们及时召开了党员支部大会和群众会,和大家话利弊、讲发展,不断地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

面对绿美村庄建设资金和物料紧缺的问题,安勒村群众自发到山上寻找奇石、奇树,在村内打造微花园、微菜园、微景观等。“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大的,大家都很积极,村里的活动广场、花台都是我们去山上捡石头回来砌好的,自开展绿美村庄建设以来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到这里农天金一脸自豪。

安勒村通过积极盘活资源,紧紧抓牢“石头”这一元素,用石头打造村口标识、村内广场背景墙、环村路挡土墙、厕所1座以及各类景观节点。

以石头为主题的乡土古韵景点,成为安勒村建设绿美乡村的一道缩影,也通过这种方式将“石头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党员和群众全力以赴在乡村风貌的“形、实、魂”上下功夫,如今的村庄实现了“颜值”“气质”双提升。

绿美乡村。

绿美乡村。广南县委组织部供图

形成合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近年来安勒村真正实现了零纠纷、零信访、零事故、零案件,这主要得益于网格化管理。”农天金说道。

安勒村划分了基础网格,确定一名网格长,配备两名网格员,盯住重点人,管好重点事。作为一名网格员,农天金每天早上出门第一件事就是到网格区域转一转,除了督促人居环境卫生以外,还经常到自己负责的网格户和大家聊聊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邻里纠纷,有效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做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中办”。

“各位村民大家晚上好,我们是旧莫乡普法宣传工作队的,首先我们先观看几个短视频……”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活动正在安勒村进行。

“为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我们紧紧围绕普法强基补短板工作创新开展普法工作,着眼于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短视频以案释法,把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说到群众心坎里去。”旧莫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李永跃介绍。

村民陆正恩表示:“以前以为不小心烧了山林没有关系,没想到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我们希望越多越好。”

群众投工投劳。

群众投工投劳。广南县委组织部供图

挖掘潜力,走出增收致富新路子

村庄变美了,村民们幸福感倍增,安勒村便把目光投向了群众增收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宝武集团的倾情帮扶下,安勒村建成了西红柿产业蔬菜基地,在西红柿基地务工的村民陈文华脸上抑制不住笑容的算了一笔增收帐:“我每天都来基地里上班,每月工资3000多元,另外还有加班工资;我家还流转了13亩的土地,光地租每年都有1万多元,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里。”

为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安勒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积极带领村民发展高峰牛养殖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实现年出栏30余头,群众增收12万余元。同时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探索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庭院空间和林下优势发展铁皮石斛产业,让铁皮石斛变身致富“仙草”。

在安勒村印心湖山庄内,客人们正围着火炉,听着滋滋烤肉声和咕嘟咕嘟的火锅声,边品茶边畅聊人生,到处充满欢声笑语。

老板农天才正忙碌地准备食材,他说:“安勒村正变得越来越美,吸引了一些游客过来,我们也趁机开起了特色农家乐,让游客来体验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还能额外增加收入。”

李永跃介绍,依托工业园区人口红利和距离县城较近的地理优势,在中国宝武集团的倾情帮扶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安勒村修建停车场、步道、凉亭、厕所、儿童娱乐器械等旅游基础设施,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村庄已初具雏形。(徐前、李顺瑶)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