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推进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大理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入选全国26个试点之一以来,持续探索防控新模式,精准施策,责任到人,推动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2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组建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科技小院),联合攻关破解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题,探索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和转型升级。
大理市成立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整合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合力推进试点工作。精准划定调查范围,开展村庄面源监控和农田面源调查,以试点区域大理市湾桥镇中庄村委会古生村为重点,结合现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基础数据,对试点区域的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村生活、小型企业污水排放等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
截至目前,试点地区已实施大理市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拦截消纳及灌溉综合利用工程试点项目和大理市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正在实施大理古生村片区面源污染防治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大理市洱海流域绿色有机化种植项目、洱海流域(大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通过在古生村片区构建源头排放—输移—入湖全过程“六纵七横”的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网络,对试点片区污染源精准解析,主要监测网涵盖村庄、农田、沟渠、湿地等单元,开展水质同步监测90多次,投入人员1000多人次,分析各类指标20000余个,揭示了面源污染对地表水质的影响,摸清了主要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特征。
通过构建“系统解析、精准防控、生态治理”的农业面源防控新模式,实施“三禁四推”、促进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综合措施。不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压减大蒜种植面积12.36万亩;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主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实现含氮磷化肥清零禁售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禁售禁用;着力推广“种养旅结合”,共流转土地15.65万亩,培育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9户、家庭农场438个、农民合作社1001个,认定现代农业庄园10个、休闲农业园区24个,逐步形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种养旅结合”分区防控模式;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15.48万亩;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关停搬迁洱海流域畜禽禁养区46个规模养殖场;深入实施渔业生态健康养殖,清退养殖库塘、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实施增殖放流,以鱼净水;依托顺丰公司对洱海流域畜禽粪便、餐厨垃圾、农作物秸秆、污水处理厂污泥、洱海水葫芦、洱海蓝藻藻泥等废弃物进行收集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年收集处理各类有机废弃物195万吨,生产有机肥80余万吨。
针对入湖水质不达标和有反弹风险河流,大理市按照“找问题、保水质、减负荷、强监管”的要求,开展一河一策专项整治;全面建立海西片区调蓄带和189个库塘、133条主要入湖沟渠的“一库一档”“一沟一档”,精准形成“一张图”。同时,强化包保责任,落实了库塘调蓄带管理“四个责任人”,做到措施精准到点、责任压实到人,完成了海西库塘调蓄带农田尾水分类处置、分类阻击的目标。2022年共循环处置农田尾水约656万立方米,减轻了入湖污染负荷。2022年,洱海27条主要入湖河流中未达到Ⅱ类的河流从8条减少至3条,水质优良率达100%;洱海水质连续3年为“优”。(秦蒙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