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新春走基层|“背带大叔”很少再背母亲看病

人民网记者 程浩
2023年01月12日09:15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腊月二十中午,太阳暖洋洋的,94岁的汪珍应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几天前刚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过春节的重孙和小伙伴围着她打闹嬉戏,儿子汪克武亲昵地喊叫着让孩子们离老人远些,老人听不清,堆满皱纹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

“背带大叔”当年感动网友的照片。网络图片

“背带大叔”当年感动网友的照片。网络图片

汪珍应和儿子汪克武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的名人。2017年10月,时年54岁的汪克武骑着电单车,用背婴儿的背带背着时年88岁的汪珍应到村卫生室看病,乡村医生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发到朋友圈,瞬间刷屏,许多网友感动泪目,称汪克武为“背带大叔”。

作为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汪克武获得了133万次投票,名列第七;2018年,汪克武入选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榜”,成为孝亲敬老的典范;2019年,他获得“云南省道德模范”称号。

成为“网红”后,有单位给汪克武一家人拍的全家福(摄于2020年4月)。人民网记者程浩翻拍

这几年随着年纪增大,汪珍应身体愈发不适,让人奇怪的是汪克武很少再背母亲看病。为啥?

汪克武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一人拉扯大兄妹5人。兄弟成年后分家,他把母亲留在身边。尽管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可为了方便照顾母亲,汪克武一直没有外出务工,悉心伺候母亲。母亲年纪大,基础病多,村卫生室离家三四公里,每次母亲生病,他就背着去,输完液后又把母亲背回家。

原先村里没有水泥路,每逢雨天,路不好走,汪克武走得艰难。后来道路硬化了,汪克武上了年纪,背母亲走路越来越吃力,他买了一辆电单车,母亲生病时,他骑车去卫生室,用背带把母亲背在身后。“小时候她背我,长大后我背她。”这句话后来刷屏网络。

尽管汪克武背母看病的孝心融化了成千上万名网友的心,但也客观反映出老百姓看病难的困境。

广南县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地处半山区的岜夺村又曾是深度贫困村,老百姓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如果生病,到村卫生室一趟不容易,这就有了汪克武“背母看病”。

莲城镇卫生院岜夺分院里,患者正接受医生治疗。莲城镇卫生院岜夺分院供图

莲城镇卫生院岜夺分院里,患者正接受医生治疗。莲城镇卫生院岜夺分院供图

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2018年3月,岜夺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始,汪珍应是第一批签约村民。莲城镇卫生院岜夺分院临床综合科主任王光颖是汪克武一家人的家庭医生,签约后,王光颖和同事定期带着血压计、视力表等设备上门为汪克武一家人体检,特别是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等。

汪克武专门留了王光颖电话,“老人身体不舒服,拨打电话后,王医生就会上门服务。看完病,如果要抓药,要么我拿着处方去卫生院取,要么王医生送来。”汪克武说。

打这时起,汪克武就很少再背母亲去村卫生室看病。数据显示,2022年,岜夺村949人签约了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上门就诊,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问题;村卫生室软硬件的提升改造,则有力解决了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

母亲身体不舒服,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摄于2020年4月)

汪珍应身体不舒服,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摄于2020年4月)。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过去,岜夺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医疗器具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镊子、剪子等,乡村医生能为患者做的就只是输液,或者开一些简单的药品。2019年,挂钩帮扶单位云南省纪委监委投入16万元对岜夺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设立了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等9个功能科室。扶贫队员们还协调浙江富通感恩慈善基金会出资38.87万元,帮助村卫生室采购了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备39种。此后,岜夺村卫生室焕然一新,老村委会的旧址上,两栋白色的二层楼房分别矗立在路的两边,十分醒目。

又经申请,岜夺村卫生室升级为莲城镇卫生院岜夺分院。除之前的3名乡村医生外,卫生院为岜夺村增加了10名医务人员。更重要的是,村民们患病可以在村里进行门诊和住院,费用直接在岜夺分院报销。

2022年,汪珍应一年住了三次院,都是在岜夺分院住院。“每次三五天,除了报销部分,每次只用出一百多块。”汪克武觉得压力减轻不少。

汪克武正给母亲穿鞋。汪克武家人提供

汪克武正给母亲穿鞋。汪克武家人供图

为提升诊疗水平,莲城镇卫生院岜夺分院还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南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开通了远程线上会诊,打通了老百姓看病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岜夺分院门诊服务患者9435人次,住院523人次。

乡村振兴也是乡村医疗的振兴。到目前为止,包括岜夺分院在内,广南县建有村卫生室148个,足额配备了808名乡村医生,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

看病方便后,汪克武很少再背母亲看病,但只要时间允许,他还是会背老人在村里转转,带她看看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半年多前,年近六十的汪克武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村里留守老人很多,希望新的一年能多为村里的老人们做点事情。”他说。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