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助力边疆农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着宜人的气候和富饶的土地,农业是当地主要产业。近年来,德宏州税务部门加快推动德宏农业转型升级,助力构建产销衔接、循环发展、绿色科技的特色现代农业新格局。
老牌产业稳步发展
蔗糖产业是云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德宏州甘蔗种植历史深远,种植加工规模和食糖产量居云南省前列,蔗糖产业成为德宏重要发展产业之一。
一直以来,德宏州税务部门聚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紧盯企业发展困境,全力优化服务打造税收营商环境“生态圈”,全面落实落细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助力蔗糖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德宏蔗糖产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产业体系,这其中,除了政府部门的支持,还有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和高效便捷的服务举措给我们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云南德宏某糖业有限公司糖厂财务负责人段晓萍说道。该糖厂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机制白糖厂,拥有国内先进制糖设备,2021/2022年榨季入榨甘蔗121万吨,年产白砂糖近15万吨,2021年以来,增值税减免60多万元。
除了税费的减免,不断优化的纳税服务也让企业竖起了大拇指。榨季需要开具大量收购发票,疫情期间发票网上申领、邮寄上门的便民措施为榨季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疫情期间,我们的生产经营遇到不少困难,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盈江县某糖业有限公司会计李升梅说道。
持续的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德宏州内多家糖厂在疫情期间面临的用工成本增高、原料供应受阻的困境,为德宏蔗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对保障当地蔗农的收入发挥作用。如今,新的蔗糖榨季即将开始,德宏税务部门持续跟踪产业发展状况,以政策红利和优质服务助力产业平稳发展。
优势产业逐渐长成
近年来,德宏州紧紧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调整振兴纺织工业等重要机遇,引进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其中陇川县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蚕桑特色县,蚕桑产业逐渐成长为德宏州又一项特色优势产业。
“我们公司2016年开始投产,当年生产白厂丝42吨,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今年,我们白厂丝产量达200吨,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利润连年增加,这些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让我们在发展中信心十足。”该公司财务总监杨勇说道。
企业获得成功的同时,也有效带动当地农民通过种桑养蚕增收致富。2022年,德宏州种植桑园面积3万亩,涉及农户近3000户,该公司向农户收购蚕茧费用达4000多万元,种桑养蚕成了当地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之一。
为帮助地方蚕桑产业做大做强,税务部门持续优化税收服务,编制《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汇编》,通过微信、钉钉平台等宣传渠道,将涉农税收政策宣传覆盖到企业、合作社以及村民中,方便纳税人按图索骥,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助力蚕农和蚕桑企业以“茧”致富。
企业与农户合作共赢的局面不断打开,“边疆制造”走出国门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2017年该公司收到了第一笔出口退税款21.5万元,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产品出口带来的巨大实惠。国家对“走出去”企业的扶持以及“无纸化”办理出口退税等一系列便民措施进一步坚定了企业扩大出口创汇的信心和动力。2021年至今,企业出口白厂丝80多吨,金额近4000万元,享受出口退税386万元。
为了助力“走出去”企业走得轻松、走得顺利,德宏州税务部门成立政策团队,定期“送货上门”,对企业关注的“难点、痛点”提供精准服务,实时掌握企业动态,快速响应企业诉求,使“真金白银”的减税红利转化成企业抵抗风险、蓬勃发展的动力源。
新的产业正在酝酿
除了蔗糖、蚕桑,近年来,德宏州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坚果、茶叶、咖啡、烤烟等特色农产品,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让这些“金叶子”“小果子”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产业发展的新势力。
德宏州盈江县现有坚果种植面积26.42万亩,有“中国坚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德宏坚果产业的增长势头强劲,我们在开展税收工作的过程中也格外关注产业的发展,加强对种植加工坚果的农户、合作社和企业开展纳税辅导。”国家税务总局盈江县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盈江县太平镇龙盆村澳洲坚果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在对新种植的坚果苗进行养护管理。“2000年,我们公司开始在龙盆村打造澳洲坚果示范基地,目前种植澳洲坚果1000亩,投产后年均实现产值540万元。”云南某集团坚果有限公司的基地负责人武金海介绍。
不止坚果,近年来持续打造的茶叶、咖啡、烤烟等都是德宏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随着一批龙头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德宏州特色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德宏州税务部门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升行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尹朝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