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走出家门进工厂 和谐村里话幸福

人民网记者 程浩
2022年10月14日08:00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去年以前,为赚钱养家,49岁的郭进芝四处打零工,不稳定不说,收入也没保障。去年后半年,郭进芝到建在村里的百香果加工厂上班,工作稳定了,收入也有保障,特别是七八月加工旺季,每月能挣5000元左右。“比在城里打工都高!”她乐呵呵地说。

组建没几年的和谐村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组建没几年的和谐村一角。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风平镇和谐村,高峰期每天有近150人在这家加工厂务工,哪怕淡季,每天也有八九十人。这些人里,有40多人是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

这家加工厂只是云南省在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新阶段,着力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的缩影。这两年,云南省优化结构,持续发挥扶贫车间价值,努力把车间打造成促进稳岗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帮助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百香果加工厂里,机器正在清洗果子。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百香果加工厂里,机器正在清洗果子。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出去打工顾不了家 不出去又挣不到钱 咋办?

和谐村是个刚组建没几年的新村,7个村民小组里,2个小组的人是10多年前搬来的,另5个小组是易地搬迁时搬来的,拢共1093户4470人,65户此前是建档立卡户。

郭进芝家是1093分之一,2014年之前,她家住在30多公里外的江东乡仙仁洞村,一家人和丈夫的两个弟兄家挤在几间土基房里,一到雨天,外边下大雨,屋里渗小雨,一家人住得提心吊胆。收入嘛,除了一点庄稼,就是在附近打零工,日子过得勉勉强强。

因为地处地质灾害隐患点,2014年,在党委政府支持下,一家人又东拼西凑了钱,搬到现在的地方,住在两层楼房,生活也迎来新的开始。

不过,土地还在原来的地方,为了养家,郭进芝四处打零工。这样的情况在和谐村是常态。村党总支书记李加香说,因为是搬迁村,土地离得远,村里人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村里做过统计,全村今年有1090人在外务工,基本每户1人。”

出去打工顾不了家,如果不出去又挣不到钱。咋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2020年2月,村里争取到一笔482万元的沪滇帮扶资金,政府用这些钱开始建占地8亩、建筑面积2000平米的扶贫车间。2021年8月,项目竣工。当月,村里把厂房租给专门加工百香果的加工厂,每年收取22万元租金,用作村集体资金。另外,“我们和加工厂说好,加工厂用工,优先用和谐村的。”李加香说。

郭进芝正在挑拣百香果。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郭进芝正在挑拣百香果。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务工和顾家两不误 挺好!

来到这家加工厂房,拣果、清洗、挖取果肉……工人们正在忙活。郭进芝负责拣果环节,主要把烂的、小的、不熟的果子拣出来,其余的进入清洗环节。

加工厂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芒市的百香果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收,一般下半年是加工旺季,厂里每天能加工50吨左右,这几个月每月加工量基本在上千吨。说着,她把一杯百香果果汁端到记者面前——在农历九月气温仍在30度以上的芒市,大中午喝一杯清凉酸甜的百香果果汁,炎热一下消解不少。

这家加工厂的百香果销往全国各地,仅8月份销售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因为正在旺季,用工量大,相比打零工,用工人员工资不低,每天每人150元左右。

郭进芝每天早晨7点半上班,从家里到厂里走路3分钟,中午厂里管饭,吃完饭休息一会,下午六七点下班。“离家近,稳定一些,工资相对也高。”说起和之前打零工的区别,她面带笑意地说。

工人们正在搬运百香果。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工人们正在搬运百香果。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确实,有了加工厂,长久以来出去打工顾不上家、照看老幼挣不到钱的问题得到了缓解,真正做到了务工和顾家两不误。”李加香接过郭进芝的话茬说。

眼下,郭进芝的三个孩子正在上学,家里开销不小,因为家里缺劳力,她家今年被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好在有这份工作,不然日子肯定不好过。”她说。

和谐村建起加工厂,与党委政府支持离不开。如今,云南省正从就业奖补、税收优惠等方面继续对扶贫车间等就业帮扶载体予以支持,帮助其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继续吸纳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地就业、稳定增收。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