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师宗:文旅事业交出新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的民俗风情,高效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文旅融合深入推进,文旅新业态、新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旅行体验,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春节期间师宗县漾月街道新河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师宗的城乡大地,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遍及城乡的文化场馆、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弥漫着悠远的馨香。师宗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阵地建设逐步夯实。全县共建成10个乡贤书院、10个乡(镇、街道)文化综合服务中心、1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县文化馆、图书馆连续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全县建成10个文化馆分馆、10个图书馆分馆。
2016年至2019年,师宗县多个民族文艺剧目获得曲靖市大奖;2020年,壮族歌曲《聆听黑尔》荣获全国村歌大赛“百佳村歌奖”;2021年,苗族小调《出征调》获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最高奖——传承奖。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师宗彝族“绑神猴”之“神猴下山”。
十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429.9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9.80亿元,年均递增分别达19.87%、31.80%。
十年来,旅游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力打造五龙旅游度假区,形成了贯通县城—菌子山景区—凤凰谷景区—五龙景区的旅游环线。
十年来,旅游宣传紧紧围绕“逐梦珠江源头·纵情山水师宗”旅游形象主题,持续深入推进品牌建设,连续举办了19届五龙“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2届云南师宗“凤凰谷·菌子山”户外运动挑战赛等活动。积极开拓川、渝、黔、桂等新兴客源市场,着眼培育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等潜在客源市场,大力发展面向东南亚、南亚入境旅游。目前,师宗已成为滇东环线重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师宗县五龙景区鸟瞰。
十年来,师宗县认真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查、申报、传承、开发、利用等工作,全力保护全县各类民族文化瑰宝。截至目前,全县共有52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苗族花山节、彝族“绑神猴”、“锻造技艺”“复方薏仁汤”4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市级32项、县级16项;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3人,其中省级6人,市级14人,县级23人。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和传承人队伍已初具规模。( 袁燕坤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