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州市

云南巧家开启“三治”农村育新风

2022年09月22日12:06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要把红白喜事管起来,婚嫁不得超过40桌,丧葬不得超过60桌,菜品为13个(荤菜5个,素菜8个含蘸水),礼金每户不得超出100元。桌数和菜品如超过规定数按照超出桌数每桌提取15元作为小组集体经济”。

近年来,昭通市巧家县包谷垴乡包谷垴社区威宁寨村村民自发组织整理定下的村民公约成为了巧家县文明办治理大操大办的标准,开启了巧家县自治、德治和管治的“三治”农村新篇章。

美丽乡村巧家崇溪镇河玉村岩脚-2021年7月闫科任摄

巧家县崇溪镇河玉村。闫科任摄

192个村自治有公约

在威宁寨村村规民约的启发下,巧家县把修订村规民约、制定婚丧事操办标准的过程,作为凝聚村民共识,加强教育引导、引起村(居)民共鸣的有效途径,构建“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的共商共治模式,制订出务实管用的村民公约,逐步成为“规矩”、形成风俗。

巧家县玉屏街道中村村鼓励退休人员、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乡贤“族长”等担任各类群众性组织的负责人,组建好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文明新风“四会”,村子的管理更加井井有条。走进中村,天是蓝的、地是绿的、水是清的、路是洁的,就连房前屋后的柴草垛,也是码放整整齐齐的,迎面向你问好、热情邀你到家做客的村民是淳朴和真诚的。

巧家县委宣传部分管精神文明的副部长黄通富介绍,巧家自2020年全面脱贫以来,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抓紧抓实,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合同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加大对行政村的指导,遵照民主程序拟好村居民公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2个村(社区)实现各村自治有公约,“约”定而俗成。 

巧家县包谷垴乡包谷垴社区威宁寨-2020年6月鲁洪彬-摄)

巧家县包谷垴乡包谷垴社区威宁寨。鲁洪彬摄

德治育时代新人

近年来,巧家充分发挥政策宣传、科普宣传、卫生宣传、文艺宣传、法制宣传和文化宣传的价值引领作用,让核心价值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育时代新人。全县573名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成员主动出击,采取院坝会、家族会、火塘会、村组微信群、乡村大喇叭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含村民公约)宣传,做到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政策家喻户晓。

巧家县文联、县文旅局、县艺术团组织力量创作了反映时代新风的花灯、快板、小品、歌舞等形式的文艺节目(剧目)10余个,结合“送戏下乡”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制宣传,将身边事变成“戏中人”,演绎文明新风揭露陈规陋习,让文明可知可感可学可做。  

192个行政村在村(社区)办公场所、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等地打造文明景观,通过墙体彩绘、铁艺雕塑、标语条幅等载体全方位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的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巧家县马树镇马树社区送戏下乡,2021年7月闫科任摄

巧家县马树镇马树社区送戏下乡。闫科任摄

监管到位 长效长治

群众支持还要监管到位才能长效长治,巧家县委宣传部将治理农村大操大办纳入2022年度党委意识形态考核,纳入文明村镇创建测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带头严格执行党纪规定,红白喜事及时向所在单位和纪检监察机关报告、村(社区)干部向乡镇(街道)党(工)委申报,成为“风向标”;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常态化开展督查检查,对于顶风操办的严查重处,让“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宴请不办”逐步成为了全民共识。

“我们村每季度发布一次移风易俗‘典型榜’,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对不良现象及时曝光和批评,并按照村规民约或居民公约进行教育、规劝、惩处,被曝光2次以上者,需为村民小组开展管水、护路等义务劳动。”小河镇垭口村支书易正明态度坚定,“几次‘小惩罚’,群众渐渐自觉了,风气和环境都好了。”(郑吉喜)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