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良田

“好山好水育好田。今年二十多亩庄稼,水管够,庄稼长势好,收入达七八万元。”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一街乡草甸发村委会干海子迤村村民起开兴得意地说。
五六公里外,草甸发水库波光粼粼。自2019年水库试运行以来,源源不断的活水为一街乡6000亩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保障。
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九成以上是山区半山区,坡陡谷深,有水难存、有水难引。近年来,当地借助烟草援建资金,加快推进12项水源工程建设,目前有9项已通过竣工验收,全州工程性缺水问题正在解决。
干海子迤村处在深山中。张静梅摄
“啥时候庄稼不喊‘渴’”
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捧水洗把脸,又赶紧拧上。“大山里通上自来水不容易,还得省着用。”起开兴感慨。
干海子迤村群山相拥,全村二十多户80多人,吃水用水曾是大难题。“打祖辈起,村里人就从村口的老水井打水吃,遇到旱天,老水井水不够,就要去山箐的水塘打水。”起开兴回忆。
一根水管改变起开兴的生活。2008年,当地完善农村饮水工程,自来水流进起家。“自来水啥时候都有,洗衣做饭喂牲口方便多了。”打那时起,起开兴再也没去老水井打过水。
人畜不“喊渴”,庄稼还在“喊渴”。
20世纪70年代起,起家开始种烟,每到用水季,起开兴就赶着骡子去一公里外的坝塘取水。
栽烟季,用水量大,坝塘水不够,起开兴只能祈求老天下雨。雨等来了,苗就有救;没等来,就只能看着烟苗旱死。
2010年,楚雄州大旱,坝塘干涸,连老水井一天到晚只能接满两桶水。烟苗浇不了,天又不下雨,起开兴无奈看着八九亩烟苗旱死。
因为缺水,草甸发村还发生过两个小组村民因争水打架的恶性事件,严重影响邻里关系和社会稳定。“啥时候庄稼不喊‘渴’?”起开兴期待。
村里的老水井。张静梅摄
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
灌溉之变,得益于楚雄州现代水利工程的建设。
2005年左右,包括烟草部门在内的多家单位出资援建小水窖,起开兴家修了5个。“把坝塘水引到水窖,用不完的水,下次接着用。”打那时起,他再没去坝塘拉过水。
但也有弊端,“如果大旱,坝塘没水,又不下雨,水窖就成了摆设,2010年那次就是例子。”起开兴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灌溉用水问题。
2015年,他等来好消息。当年7月,烟草援建水源工程——总库容385万方的草甸发水库开建。项目总投资1.9亿元,烟草援建资金1.2亿元,建成后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农村及集镇生活供水,并对下游农田和村庄有防洪保护作用。
2019年,水库试运行,困扰干海子迤村多年的农田灌溉问题得以解决。
“三年来,烟田再没缺过水。”起开兴说,他家这两年扩大了烤烟种植面积,收入节节高。
草甸发水库的水经沟渠流入农田。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草甸发水库为一街乡乡村振兴引来了‘发展水’。”一街乡水务服务中心主任肖元德说,水库覆盖6000亩农田,占全乡5万亩农田的十分之一还多,当地引导农户在低海拔地区发展热带水果种植,中海拔地区发展冬早蔬菜,高海拔地区发展经济林果和林下种植,“一村一品”路子越走越宽。
草甸发水库只是烟草援建水源工程的缩影。近年来,楚雄州烟草专卖局积极响应国家“三农”政策,针对山区农村水利特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其中,助力楚雄州建设的12项水源工程一经全部投入使用,受益面积将达到42万亩,受益人口将达到35万人。
殷殷深情圆民愿,汩汩清泉润民心。楚雄州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继续瞄准群众急难愁盼,为农村群众提供宜居宜业的水环境,为产业高质高效提供坚实的水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