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立体生态茶园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
人民网普洱8月23日电 (虎遵会)本网日前从云南省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获悉,该市时木茶厂的“立体生态茶园”种植经验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推广时木茶厂立体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已于今年7月底制定,目前正在进一步细化完善中,确定后拟在普洱市多家茶企进行推广。
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大寨村的时木茶厂,成立于1996年,是“大国茶匠”肖时英与爱人张木兰经过二十多年艰辛探索而建成的立体生态茶园,共有130亩。
1953年,肖时英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来到云南,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都在为云南茶产业发展作贡献。“2022年8月16日,肖时英因病医治无效在普洱去世,享年91岁。”肖时英的学生、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生产科科长杨显鸿说。
杨显鸿介绍,直到8月5日生病住院前,肖老师都还活跃在茶园,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肖老师与张木兰探索建立的立体生态茶园,凝聚了他们毕生的心血,被评为国家级立体茶园建设标准化示范区。
据介绍,立体生态茶园,是一个具有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特色,以茶为主,茶、林、花果和养殖结合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具有自身维持和物质良性循环功能,可获得比单一生产茶叶的常规茶园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传统茶园相比,立体生态茶园有许多不同之处。“就拿茶树的修剪来说,立体生态茶园树冠修剪由平面修剪改成一个平面和一个斜面组合的‘厂’字型立体采摘面,茶树采摘面较平面树形增加1倍以上,1亩立体生态茶园的产量相当于1.5~2亩平面化茶园的产量。”杨显鸿说。
此外,立体生态茶园在种植方式、建设、管理等方面,也与其他茶园有所不同。如时木茶厂茶园的种植模式为两个品种混搭,共有19个模式,其搭配的两个品种优势互补,如直立型与开张型搭配、早生种与晚生种搭配、大叶种与小叶种搭配等,可以错开采摘高峰期、加工茶叶香气互补、病虫害减少、提高品质等。
杨显鸿介绍,经测算,最近两年时木茶厂立体生态茶园的每亩平均收益为9968.5元,投入311元,实际收益9657.5元,实际收益远高于目前市内其他有机茶园,效益显著。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距?杨显鸿介绍,时木茶厂茶园台面平均宽度2.6米,采摘面平均宽度2.3米,折合每亩的行长度为333米,每亩的采摘面765.9平方米,与附近农户茶园对比,农户茶园台面平均宽度1.5米,采摘面平均宽度1.0米,每亩的行长度为444米,每亩的采摘面444平方米。因此,每亩的采摘面就减少了321.9平方米。
此外,立体生态茶园的推广,还能带来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社会效益方面,通过项目建设,通过现场参观学习系统技术培训,辐射带动全市178万亩立体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对推动茶产业种植科技推广、茶园规范化管理、茶产业持续发展具有示范作用。”杨显鸿说。
生态效益方面,立体生态茶园实行多品种组合栽培,即在同一个梯级平台上栽种两个品种,如在梯台里面栽早发芽品种,外面栽发芽迟的品种,早发芽的品种先采茶,迟芽品种后采,这样能错开茶树春茶萌发高峰期,调剂采茶劳动力,及时将茶叶采下树,实现均衡生产,保证增产增收。“这种多品种搭配种植方式,还能提高茶园的整体抵抗病虫害能力。”杨显鸿说。
而一般常规茶园管理,措施不规范,成本高,技术经济效果差。立体生态茶园,采取符合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要求的技术措施管理茶园,坚持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只在茶树幼年期在有机肥中配施少量化肥,以促进茶树快速成长成林,茶树开采茶叶后只施有机肥,停止施用化肥,结果土壤得到明显改良肥力明显提高,茶叶高产稳产,茶叶品质也得到明显改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