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云南分网>>理论学习

把握思政课本质,讲深讲透讲活道理

董兴华 聂蕊
2022年06月06日17:22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把握思政课的本质,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办好思政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书育人及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实践过程,体现着社会政治与教育教学本质的统一。本质决定其性质与发展趋势,不论思政课的内涵、教学方式、教师风格等如何丰富多样,思政课的教育教学都不能偏离或弱化其讲道理的本质。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善用大思政课、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以发挥其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都离不开讲道理。

一、以理服人,讲深思政课

思政课要以理服人,须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才能答得好时代的问卷、经得起学生的追问,以深刻的理论水平实现学理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让学生获得深度思考、深入理解、深刻感悟,对所学内容真知笃信。

理论要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具有深度。目前,思政课面临更加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育人环境。面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严峻斗争形势,思政课需以中国之理回答时代之题。讲深思政课,就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教育武装学生,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事物本质、把准时代脉搏,不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迷失,获得对世界与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的正确认识。

教师要对讲授内容深知深思,讲出深度。思政课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实施者,要会讲道理才能把道理讲深刻。为此应努力做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成为精通专业的“经师”、涵养德行的“人师”,以扎实学识启迪学生智慧,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思想;需扎根中国大地,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出发,以文化人、以史育人,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和文明,以学生为关照,让学生读懂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以深刻的思想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和践行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学生要对学习内容学思悟践,深刻感悟。师生的良好互动关系,是思政课能否把深刻的道理讲出彩、把浅显的现象讲深刻的“润滑剂”。作为由教和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其深度同时也取决于学生的接受内化程度。学生应敬教劝学,深入思考、深刻感悟、笃信笃行思政课之所学,将思政课上的所学所思所悟与对祖国的血浓于水、对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对学业事业的追求融汇在一起,才能让理论知识深化升华、求得真学、获得真知,才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让传承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自觉追求,成长为“青春向党,不负人民”的时代新人。

二、理论彻底,讲透思政课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需把理论讲彻底、把道理讲通透,以理论的彻底性说服学生、掌握学生,以透彻的理论讲授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领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思政课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用透彻的学理分析、科学的逻辑讲透政治,把学理逻辑变成“家常话”“接地气的话”,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三观”尚未成熟的学生难免偶尔被错误观点与思潮所迷惑,出现“胡思乱想”、政治意识不清醒等状况。思政课需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对此进行批驳,用理论的科学性、严谨性回应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练就“不怕问、怕不问、有问则喜”的真本领。马克思主义有着追寻世界物质本原和谁是历史创造者理论源头的科学精神,是“极其彻底而严整”的科学体系。思政教师对各种观点和学生的追问,要追根溯源到一切思想理论问题的源头: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算追到了底,具备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性,以理论的彻底性说服学生,“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

思政教师要彰显人格力量、讲出真理力量,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时代在变,但人类的未来、当代中国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仍然时刻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引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凝结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焕发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思政课要以此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学会理解、回答、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与现实问题,以真理的力量引领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自觉为实现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三、学以致用,讲活思政课

讲好思政课离不开必要的灌输,但并非填鸭式的“硬灌输”,需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在会讲道理、讲活道理的启发性教学中,让思政课释放出鲜活的生命力。

让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活起来。讲活思政课,需以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思政课的常讲常新,变成学生愿听爱听能懂的道理。如智慧课堂、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多元教学手段融合创新、混合式教学创新等。以教学方式创新打通和连接思政课内容、载体、主体与课程的协同组合式创新,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思政课成为有生命、能够唤醒生命、点亮生命的“金课”。

让思政课的理论内容活起来。思政课要有温度,应避免僵化地“唱高调”,沦为照本宣科的“刷分课”“点名课”。一要挖掘盘活内容,善用古今中外的案例、事实和素材,将理论故事化。如通过“丰碑”“红军鞋”“半条被子”等长征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根植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浸润出真善美的种子。二要创新激活内容。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教学,让优质的内容活起来。如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视频传播等,让沉淀在历史中的优秀人物、故事、典籍等创造性转化为丰富的叙事,让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文化文物遗产“活”起来,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道理。

让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活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思政课需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思政体系”。各类课程应避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发挥思政课的整体合力、思想魅力、真理伟力。一是“思政小课堂”结合“社会大课堂”,善用党和人民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同心抗疫经验等丰富资源,以思政之“盐”讲出真理之“味”,超越“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课程组织形态。二是结合历史文化、时代大势,以历史视野将“四史”通过具体、生动、深入的纵横比较,讲清讲活道理。三是激活社会“大课堂”、汇聚育人“大能量”,让思政课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让学生到基层、到实践中、到人民中去,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把握自己、认识社会,激发立志民族复兴的信心决心,成为促使新时代学子知行合一、笃志奋进的关键课程。

思政课沟通学生心灵、浸润学生内心、启迪学生智慧、激扬学生斗志,正如青春之河思想上的源头活水,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得以星火相传,让红色基因和血脉得以赓续传承。思政课当以专业之精讲好历史之实、信仰之理,以彻底的科学理论、透彻的学理分析赢得学生、掌握学生,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赛道上,亦可跑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最好成绩。(作者董兴华系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聂蕊系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