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晋宁法院:司法为民解民忧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法院一直在司法为民、便民上下功夫,组建少数民族审判队伍,制定节假日执行制度,出台了一系列便民措施,提高了法院办案效率。
晋宁法院绿色诉讼通道。
便民小举措 暖心诉讼需求
为了方便诉讼纠纷当事人,晋宁区人民法院还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的措施,来满足他们的诉讼需求。在晋宁区人民法院立案大厅,进门的窗口处就设置一个“免费调解”的牌子,然后是免费法律解答、免费代写法律文书等等。
为便利当事人,晋宁区人民法院专门提供了“一站式”诉讼服务。很多当事人都是第一次来法院,不明白诉讼程序和所需材料,对各窗口职能也不清楚。晋宁区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进门处专门设置导诉台,并安排专人进行导诉,负责提供法律咨询,并对案件进行初审后进行诉前调解和诉讼分流,指导当事人填写法律文书及指引至相应窗口办理事务。
考虑到老年人办理诉讼事务的不便,晋宁区人民法院于2021年开通了“老年人诉讼绿色通道”,由工作经验丰富、亲和力强的人向老年当事人提供立案服务。据统计,2021—2022年晋宁区人民法院老年人诉讼绿色通道已为30多名老年当事人提供专属服务。
开设一键网上保全。晋宁区人民法院保全案件实行集中办理,设置专门的保全窗口,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法院网上保全系统申请保全,法官对符合保全条件的网上申请进行一键审核通过,当事人网上缴费后,保全即办理完毕。为了让群众熟悉操作保全系统,晋宁区人民法院还专门制作操作指南,指导当事人,轻松完成网上保全。
设置远程视频调解。为应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提高审判质效,打造集约化、智慧化法院,晋宁区人民法院加大多元解纷力度,设置4间在线调解室,引入人民调解平台“云上法庭”系统,对身处异地的当事人通过远程视频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通过“云上法庭”,当事人可与异地当事人进行在线调解,便利当事人的同时极大降低了解纷成本。统计案例显示,2021—2022年晋宁区人民法院已进行百余次远程视频调解案件。
晋宁区人民法院在便民细节上下足功夫,充分考虑到当事人所需,为当事人提供跨域立案、网上立案,引入商会调解、律师调解、双语调解等特色调解,免费快速为当事人化解纠纷。
晋宁区人民法院少数民族法官团队到山村调解邻里土地纠纷。
组建少数民族审判队伍
2022年2月17日晋宁区人民法院制定印发《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法院少数民族法官团队解决纠纷规定(试行)》。据统计,晋宁区人民法院少数民族法官团队受理双方当事人均为少数民族的民事案件19件,结案13件,结案率68.42%;受理双方当事人均为少数民族的刑事案件25件,结案17件,结案率68%。
基于晋宁区少数民族居多、且多在偏远山区、文化水平较低的现实,晋宁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深入调研走访,了解明确了少数民族的司法需求并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比如,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地、社区乡村、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理”,以民族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司法需求。
同时,晋宁区人民法院还探索建立诉前调解、速裁、巡回审理相结合的案件审理新机制;规范司法救助审查,加大对特殊困难少数民族当事人的司法救助力度。
专设少数民族审判队伍,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晋宁区人民法院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组成少数民族法官团队,每年选派少数民族干警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化解纠纷的能力。
晋宁区人民法院院长朱耀元说,晋宁区人民法院在法治建设上不能让少数民族掉队,目前法院有三名少数民族员额法官,其中两名就是副院长。
晋宁区人民法院假日执行。
破解执行难“最后一米”
晋宁区人民法院在办结案率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三年来稳居昆明全市第一。朱耀元说,当事人诉讼最终的目的要体现在执行效果上,这样法律文书才有用,晋宁区人民法院致力于破解执行难“最后一米”问题,专门设置了节假日执行团队。
为避免当事人在节假日及周末发现被执行人财产或下落线索,因法院正常休息而不能处置以致错失执行良机的情形晋宁区人民法院通过《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法院关于假日执行制度的规定(试行)》,该制度机制也于今年2月21日起开始运行。
该假日执行制度运行后,晋宁区人民法院在执行局设立开通“假日执行”专线并向社会公开,于周六、周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接警,执行局将轮流安排执行干警及警用车辆值班、备勤,确保接警专线畅通、出警快速迅捷。
设立假日执行工作制度,是晋宁区人民法院根据辖区实际和执行工作形势做出的重要部署,是进一步破解“执行难”,想方设法打通实现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有效举措,体现了司法的温度。
此外,为了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晋宁区人民法院把院长接待日常态化推进,每月第四周的周四定为院长接待日,院长及院领导班子成员带领接访组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将相关情况线索登记、归纳整理、归档。(杨芳华、陈宇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