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电影放映员“夫妻档”的感人接力
“各位村民,注意听一下广播,今天晚上8点在村里的活动场所放广场电影,很好看,欢迎大家来观看!”晚上7点,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岩镇赤水村委会安乐村的广播响起。此时,今年54岁的乡村电影放映员李玉华驾驶着满载电影放映设备的电瓶三轮车已经来到了安乐村村组活动场所,开始了忙碌的电影放映各项工作:架设电源、悬挂荧幕、摆设机器、摆放凳子……
认真播放。李武华摄
晚上8点,一部名为《浴血广昌》抗日战争影片准时放映。村里的老老少少近百人,围坐在荧幕前,观看影片,其乐融融,乡村和谐之风拂面而来。
“家门口就可以看电影,一村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看看电影、拉拉家常,感觉大家都更亲了一些。”今年66岁的杨树芹脸上洋溢着笑容,嘴里说着话,眼睛却一直舍不得离开荧幕,生怕错过电影里的每个镜头。
在村民们津津有味地观看电影的时候,李玉华静静地守护在电影放映机旁,似乎也在守护着丈夫茶应明的“遗愿”。像这样的乡村广场电影每月她都要在红岩镇辖区放映12场。
在红岩镇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一辈子从事乡村电影放映的丈夫离世后,妻子毅然接过放映机,继续走村串寨为群众放电影,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放映现场。李武华摄
李玉华的丈夫茶应明在红岩镇可是一个“名人”,小名叫“老土”,生前因40年来一直在红岩放映电影,被人们戏称为“土电影”。从1980年开始走村串寨放电影,丰富当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无论电影行业经历多少变革,茶应明都一直是红岩镇的农村电影放映员。2015年茶应明患病,生病期间他仍然坚持每月到村里放电影。40年来,他和妻子播放电影4000多部,受众面达100余万人次。
“他放电影很认真负责,就连挂荧幕都不允许歪了一点。每次和他去村里放电影,虽然每次回家都已经是深夜,但两个人有说有笑,很幸福。”回忆起和丈夫一起去村里放电影的场景,李玉华已经泪流满面。
“假如你愿意的话,我走了以后,你就接着去放电影吧!放电影能给别人带去快乐,也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充实一些。”当聊到为什么会接过丈夫的“接力棒”继续放电影时,李玉华说出了丈夫弥留之际的愿望。李玉华说,丈夫去世后,她想继续完成丈夫生前的愿望。但一开始,子女都不同意,一方面每次都会去到她和丈夫曾经一起放电影的地方,怕她触景生情而伤心;另一方面,孩子们担心母亲年纪大了,一个人去不安全。但李玉华一再坚持,后来子女也就同意了,还时不时来帮忙。
“开始确实相当难过,总是想起他的样子,不少地方我和他都去过很多次了,有几场几乎是在流泪中放完电影。”李玉华说,只要社会还需要,身体还允许,就会把电影放下去,这是丈夫的遗愿。另外,这些事情总得有人来做。(李武华、周志 弥渡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