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连续三年实现命案发案数梯次下降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公安局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实践相融合,以“抓基础、强联动、严管控”为抓手,全力排查化解和有效防范各类命案风险隐患,全市社会治安持续向好,连续三年实现命案发案数梯次下降。
全领域抓基础,健全“常防常控”机制
建立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机制。临沧市公安局聚焦命案高发的农村地区,加强与社区网格员、村两委成员、治保会、联防队等群防群治队伍的协作联动,通过“社区警务”APP,做实“一标三实”采集、安全检查、矛盾调解等日常社区警务工作,筑牢公安工作基石。全市基层派出所共配备社区(责任区)民警523名,配备辅警997名,2021年以来全市共录入社区警务现场工作信息12万余条。
建立常态化走访回访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基层派出所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双百”活动,建立矛盾纠纷“红黄橙蓝”预警机制,及时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引导通过正当途径解决问题,把风险隐患预防在先、化解在早、处置在小。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抓手,采取“入户+电话+微信”的滚动排查回访模式,真正“走”出了平安,“访”出了和谐。
建立网格化管理及联防联控机制。结合边境维稳与疫情防控实际,大力推动乡(镇)、村(社)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与边境管控、疫情防控深度融合,设置“县、乡、村、组、户”五级网格管理,实行“五级网格化”警务层级管理模式,完善信息采集员、宣传教育员、矛盾调解员、安全防范员、隐患排查员的“五员”建设,结合实际建立网格户户联防制度、“街天会议”制度、每日“零报告”工作制度,通过深化网格化管理,切实加强治安防控工作,纵深推进社会治理。
全方位强联动,构建“齐防齐控”格局
抓好四级联动排查。临沧市公安局建立以市、县、乡、村四级联合联动排查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形成“市级综治抓总,市直部门抓类,县直部门和乡(镇)综治部门牵头抓细,村级治保组织和信息排查员具体抓实”的工作体系,以“定期收集汇总+不定期实时摸排”的方式,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全方位对矛盾纠纷开展排查。2021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6048件,其中调解民间纠纷2766起,其他矛盾纠纷708起,治安案件2487起,最大限度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抓实四级联动化解。建立了村、乡、县、市四级联动调处工作室,制定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形成“村级治保组织+N”为首调,“乡(镇)综治部门+派出所+司法所”再调,“县级综治部门+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法律援助中心”深调,“市级综治部门+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法律援助中心”终调的工作格局,通过首调化解大部分,再调化解小部分,终调化解极少数,成功化解5087起,化解率达96.02%。
抓牢四级联动稳控。建立了“六个一”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形成了“县级领导包案,行业主管部门包干,属地乡镇和村级治保部门包稳”的包案化解工作格局,对全市重大矛盾纠纷以及重复信访积案进行跟踪督办,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多元化解,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当事人遵纪守法,依法维权,有效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全要素严管控,强化“必防必控”措施
临沧市公安局突出工作重点,持续抓好不稳定因素管控,切实消除风险隐患。通过“社区民警+基层组织人员+亲朋好友”的常态化见面走访+心理干预+教育引导,做实做细管控工作,未发生因漏管失控引发的命案。
通过对命案发案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把晚上20时至次日凌晨2时前作为命案防范的重点时段,把娱乐场所、酒馆、饭馆、夜宵烧烤摊等作为命案防范的重点场所,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和保安驻守,根据“1、3、5”分钟快速反应梯次响应机制,划定1分钟处置控制圈16个、3分钟处置控制圈17个、5分钟处置控制圈19个,设置联勤点位19个。认真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三必访、四必清、五必到”工作法,组织发动基层相关联防组织、红袖标志愿者等力量,全方位最大限度地挤压命案发案时间空间。
强化枪爆、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管控,深入开展缉枪治爆和走私贩枪等专项行动,坚持打击、收缴、查缉、管控、治理、防范全环节同步发力,全面深入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加大对管制刀具、枪支弹药、爆炸物品业、剧毒化学品、放射性物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等生产经营或从业单位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督促整改,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张履鹏、陈攀、字国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