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群众下单我接单 云南富源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蔡树菁
2022年03月29日09:47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从“老破旧”到“新靓绿”,县城环境旧貌换新颜;新建学校、整合资源,小县城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山美水美产业旺,百姓搬了新家鼓了腰包。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通过“群众下单我接单”活动,在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整治,优化教育资源打造“教育强县”等方面,重点实施15项重点工程、31个补短板项目,切实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普遍增强。

改造后的东门河成为市民散步的好地方。 富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造亮点:臭水河变河滨公园

清泠的东门河穿过富源县城,徐徐春风吹绿了河两岸,明亮路灯照耀下,岸边步道上有不少人在散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门河在富源县城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河水黑不见底,两岸堆满各种垃圾,常年散发着臭味,生活在附近的居民饱受其苦。

“我从小就在东门河边长大,一年四季就没见过河水不臭的时候,治安也不好,出门都要跑快点。”丁东是富源人,脏乱的东门河是他成长中最深的记忆。在他小的时候,河水不但臭,河两岸因为没有照明设施,不时有抢劫的事件发生。

聚焦群众对改善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富源县决心彻底“治愈”东门河。按照“以人为本、回归自然,治污为主、景观配套”的思路,县里确立了把河道治理与城市治污相结合的思路,2021年投资2.1亿元,治理河道总面积30万平方米,清淤河道12万平方米,铺设健康步道10万平方米,景观绿化8万平方米,安设景观亮化设施3000套。

说起东门河的治理,富源县住建局李正鹏说:“去年疫情期间,人手不够,局里的干部职工自己动手清淤、设计施工河边绿化景观。现在进入东门河的污水全部截污,污水管道下埋,还关停了上游的洗煤厂。”

现在的东门河,由原来的臭水河、治安不好变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景河,成了市民聊天说事、散步休闲的好地方。

除了东门河提升改造,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富源县在美丽县城建设上就投入了5.5亿元资金,实施了31个县城补短板项目,实施40余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补绿植绿2375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8.14%,路灯亮灯率达98%以上,清除裸露垃圾1.95万吨等。

从河湖到城乡每一个角落,富源县坚持“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抓手,统筹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整治“脏乱差”现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城市。

新校舍新气象。 富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瞄准热点:让孩子“上好学”

新校舍、设备齐全的科技楼、带有塑胶跑道的运动场和草坪足球场,走进刚投入使用的富源县第九中学,师生风貌昂扬向上,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孩子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我们当家长的特别放心。”家住富源县多乐镇的张先生说,他的女儿在富源县九中读高一,平时住校周末回家,足不出县就能接受好的教育,他们一家很是满意。

据富源县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可容纳3000余名师生学习、生活的富源县九中,全部投入使用后,将有效补齐全县高中学生教育缺口,推动全县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富源是煤炭大县,在煤炭产业最兴旺的年月,有少部分家长不把孩子上学当回事。“读不好书就回家挖煤。”许多家长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打击了老师教书育人的激情,富源的教学成绩在曲靖市都排不上号。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民生之本。面对过去当地教育缺乏生机,城乡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乡镇教师缺乏内生动力这一现状,富源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狠抓教育,提出“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的目标。

富源把县城最好的区位资源用来办教育,在“十三五”期间,5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67亿元,新建各类学校15所、改扩建174所,改变了富源县学位不足、现有高中学校超负荷运转,现有幼儿园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局面,有效解决了各阶段教育办学质量不高、城区学位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2021年,富源县高考一本上线率提高3.02个百分点,创成一级二等高级完全中学1所,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该县还充分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作用,深化实施“三名工程”,扎实推进“双减”工作,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考成绩稳中有升。

富源的教育再不是旧模样,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出现了优质生源从“向外跑”到“往回流”的转变。

群众有所需,干部有所应。近两年,许多家庭新生了二胎宝宝,县城学前教育压力特别大,时有家长去教育局咨询孩子上学的问题。富源又在县城黄金地段开工建设县第三小学、县第三幼儿园,持续不断扩大教育服务供给,城区群众最关心的孩子入学问题将得到解决。

富源县的乡村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旺。 富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关注重点:环境美产业旺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小长假里,富源墨红镇普冲村的村民可忙坏了,这里的红色资源、彝族风情吸引了不少游客,都想来一睹的“红色文化旅游+全国生态文化村”的模样。

“我们村风景那么好,建议搞一搞乡村旅游。”“我看可以搞个农家乐让城里人也来体验一下农村生活。”……普冲村的“板凳会”上,村民们开玩笑似的聊着,村干部们却听进了心里。

普冲村位于富源县墨红镇西南部,全村有1131户3742人,村子被绿水青山环抱,村前是干净清澈的独木水库,土地平坦肥沃。这里彝族风情浓厚,传承千年的彝家刺绣文化古朴绚丽。1948年11月,富源县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里诞生的,红军长征两次过墨红。

利用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的名片,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普冲村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

“群众都下单了,我们一定要接单。”普冲村党总支书记严小成说。

2017年以来,普冲村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在富源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遗址上,建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并在村委会成立了红色文化服务公司,以公司化运营方式进一步擦亮红色文化旅游名片。

有了红色旅游带动,到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逐年增长,很多村民通过开农家乐、卖农特产品有了不同程度增收。

“游人是多了,但经常接到反映说我们太‘原生态’。”严小成说:“就是说我们人居环境差呀。”

“游客的意见也很重要。”针对村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情况,普冲村开展了轰轰烈烈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及“厕所革命”,成立了农民健康教育所,常态化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乡村环境整治大讲堂,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红黑板”评比制度。通过综合整治,普冲村的村庄环境持续变好,生态环保、绿色发展逐渐成为普冲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优势”。

随着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扎实,普冲村以生态绿色为底色,红色文化为亮点,融合传承千年的彝族刺绣、歌舞和传统火把节等民族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之路将越走越宽,村民的日子将越过越好。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