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冬季的早晨,迎着清冷的晨霜,老祁走出清水河村委会宿舍,开始了他一天的巡逻工作——钻牛棚。“老张,你家的牛买回来了吗?”“老杜,你这几头牛太瘦了,再催一下膘,赶紧卖了,最近牛价正涨呢。”“杜大姐,今年把牛圈扩建下,再添两头牛。”
近半年来,老祁像着了魔,开口牛,闭口牛,见人就说牛,做事都为牛。整个清水河村新建牛舍如雨后春笋在村前屋后骤然而起,养牛户们整天忙着给牛添食备料除粪,还要顾着栽种采收地里的烤烟玉米,忙得不亦乐乎。
老祁名叫祁家明,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烟草专卖局基础办公室副主任,2019被派到清水河村担任驻村干部。清水河村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的一个山区行政村,海拔1899.8米,这个村曾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市级重点帮扶贫困村,现如今不仅脱贫摘帽,而且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清水河村的变化离不开驻村干部祁家明的努力。
祁家明来到清水河后走村入户,在了解清水河村的基本情况后,给村里出的第一个主意便是巩固烤烟产业。
通海县烟草专卖局作为清水河村的帮扶单位,近些年在村里投资修建一批烟水、烟基工程,扶持村民种植烤烟。有了这些基础,祁家明利用县烟草专卖局的技术、资金资源和政策倾斜,在全村推广烤烟抗旱节水移栽技术,修建新式密集型烤房,引导农户扩大烤烟生产规模。清水河的交烟收入从2020年的1010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116万元,增加了106万元。2021年人均交烟收入达5000余元。2020年12月,清水河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烤烟成为全村脱贫摘帽的主要经济支柱。
脱了贫,摘了帽,为了防止脱贫户返贫,更为了让清水河从脱贫走向振兴,祁家明的第二个主意是引进新作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在请技术人员对当地的种植条件进行论证后,清水河引进了甜脆玉米、雪莲果等新物种,同时通过县烟草专卖局协调引进农产品收购企业保底收购种植出来的甜脆玉米和雪莲果。如今,甜脆玉米让清水河人过上了“甜”日子,雪莲果让清水河人尝到了“幸福果”。2021年的前10个月,仅甜脆玉米的种植收入就达1680万元。
种植业发展起来了,村民收入增加了,富裕了,但如何才能让清水河进一步兴旺发达?祁家明陷入深深的沉思,每天在各个自然村的深山密林间奔走,寻找新的出路。一天,当祁家明在树林里歇脚时,听到几声牛叫,望着眼前广袤的林地,突然眼前一亮:发展壮大肉牛养殖!
祁家明马不停蹄展开调查统计:清水河拥有5.4万亩林地,有养殖肉牛的历史;通海县是云南省蔬菜种植大县,每天产生废弃菜叶1400吨至2000吨,饲料来源充足且成本低;市场前景好,一头400公斤的架子牛养殖8个月可赚8千至1万元。2021年6月,一份《关于通海县河西镇清水河村肉牛养殖调研报告》摆到驻村工作组的案头,经过认真研究,并组队前往贵州毕节养殖场参观考察后,认为此报告非常可行。当即在全村展开宣传动员,请县农业局来村里培训养殖技术,村党支部书记赵开兴更是带头认养西门塔尔肉牛40头,村民纷纷行动起来。截至2021年11月,全村已有养牛户97户,养殖肉牛1300余头,比2020年增加养殖户48户、肉牛970头,养殖纯收入增加800多万元。
2021年10月,祁家明被云南省烟草专卖局表彰为扶贫攻坚先进个人。但祁家明“拓荒牛”的脚步没有停下,眼下,他又把目光聚焦到振兴村集体经济上,打算在村里建立肉牛养殖合作社、办肉牛养殖交易场,搞产供销一条龙绿色养殖,要把清水河建成一个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养殖交易中心,壮大清水河的集体经济。
“只有壮大集体经济,村里才有能力搞建设、搞美化,搞文化,乡村才能真正振兴。”祁家明深有感触地说。(孔素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