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要闻

挺云南·非遗|杨树明:因材施艺 匠心琢玉

2022年01月26日14:26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保山1月26日电 (记者符皓)“玉雕改变了我的性格。”初见杨树明,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他坦言,年轻时自己活泼好动,常年与玉相伴,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变得更喜欢安静。

“玉如君子,亦有‘仁义智勇洁’五德。”这是深耕玉雕30载的杨树明的独特领悟。

杨树明今年48岁,是云南省腾冲市有名的国家级玉雕大师。他曾于2010年6月被评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于2012年6月被行业协会评为“中国玉雕艺术大师”。

经验丰富的杨树明对一件玉雕作品的价值评判有着自己独特的标准。他介绍,判断玉雕价值主要看种、水、色、底、工5个方面。种是看它的质地是否细腻紧密;水是看它的通透度;色是指它的色彩;底是看它底子干不干净;工则是指雕工。

善于扬长避短“适形取意”,雕刻作品“设色鲜活、造型精巧、意境优美”,这些是玉雕界对杨树明玉雕作品的评价。

在腾冲,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杨树明“化腐朽为神奇”的传奇故事。

杨树明曾在一个翡翠毛料公司发现一块不被看好的毛料。该毛料材因棉点多、透度受限,被作为废料丢弃在仓库墙角。

杨树明看到后,花低价买下,经过一年多反复思索,他以唐诗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为参照,大胆创新,通过“引诗入雕”、巧用棉点,将原来被认为是杂质的棉点雕刻成风雪。同时,充分利用毛料本身不同区域的色彩差异,雕刻出“树”“戴斗笠的老人”“山”等形象。在杨树明的的巧手精雕细琢下,一件名为《风雪夜归人》的玉雕作品横空出世,生动诠释了上述唐诗中的意境。

后来,《风雪夜归人》被人收购后,在香港的拍卖行卖出了360万元的高价,在玉雕界传为美谈。

“每一块玉石都是独一无二的,想要完成一份好的玉雕作品,就得像交朋友一样,先读懂这块玉石,了解它的特性后,因材施艺。”杨树明说。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