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云南省楚雄市丰胜路的“爱心超市”里,这句话便是超市负责人张洪岑的真实写照。
这家“爱心超市”原本是楚雄市民政局和永安社区合办的公益性便民服务点,全市通过民政局认定的老弱病残群众可以持民政局发放的“爱心卡”在“爱心超市”享受进价购买生活用品的福利,同时,超市每年的盈利也将用于社区的公益性帮扶项目。
2008年活动开始之初,像丰胜路这样的“爱心超市”,楚雄市共有4家,张洪岑就是其中一家的负责人。“我那时候是永安社区的财务工作人员,由于从小有帮家里开小卖部的经验,大伙儿都信任我,让我来负责“爱心超市”,一干就是十多年了。”张洪岑回忆道。
2012年,因经营压力过大,另外3家“爱心超市”陆续关闭,永安社区的“爱心超市”也决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其承包出去。
经过深思熟虑,张洪岑毅然辞去了永安社区的工作,通过公开程序取得了“爱心超市”的承包经营权。
当时,“爱心超市”由“公”转“私”,无数群众扼腕叹息。但令人意外的是,就在承包合同签订当天,张洪岑主动写下承诺书,向社区和群众保证坚持“爱心超市”的公益性,仍然以进货价格向持有“爱心卡”的群众提供帮扶,并且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营收益支持社区的爱心帮扶活动。
也是那一年,张洪岑开始了自负盈亏的个体户生涯。那时,全市持有“爱心卡”的困难群众共有一百五十多人,由于另外3个“爱心超市”的关闭,很多困难群众都从其他社区绕路过来张洪岑的超市购买生活用品。
对此,很多人劝张洪岑不必接待其他社区的人,只要管好永安社区就好,可张洪岑却说:“我做这个超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别人,能够给人一丝温暖,我自己觉得很有成就、很开心,这是我的初衷。”
十多年来,张洪岑几乎全身心扑在了超市里。细心的她发现社区周边工地上的建筑工人上班早,晚上社区旁边又有夜市,对商品的需求量很大。于是她把超市的开门时间从每天上午的9点提前到清晨6点半,晚上关门的时间从10点半推迟到凌晨1点半,每天增加5个半小时的营业时间。张洪岑的这一举动,得到附近居民的点赞:“‘爱心超市’是最方便、也是最放心的商店。”
真诚地付出也换来了回报,经营超市的这些年里,很多当年持“爱心卡”的群众已逐渐走出了生活的困境,即便没有“进货价格”的特殊优待,也还是习惯了到“爱心超市”来购物。
“张姐,我要4只山猪火腿,这东西沉,我自己扛了啊!麻烦你再帮我来2箱酒。”老顾客鄂姜宏走进“爱心超市”,很熟稔地走到货柜前,一边扛起东西一边说。
“你要的酒卖完了,下周才有,要不你到隔壁超市买吧。”张洪岑回话。
“不着急,等有了我再来,在你这儿买习惯了!”鄂姜宏回答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靠着一颗爱心和多年的诚信,张洪岑的“爱心超市”不但没有因做公益而亏损,反而因“爱心”而备受肯定,现在张洪岑已经筹备着开第二家超市。
“我的第二家店名还叫“爱心超市”!要让这一份爱心一直延续下去!”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张洪岑坚定地说。(孙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