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考生心理波動如何調節?專家這樣建議

高考落下帷幕,考生們從高度緊張到鬆弛,心理狀態和作息等與考前都有巨大變化。同時在等待分數的一系列過程中,考生們的心理起伏也比較大。一些考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考后綜合征”,感覺六神無主,不知所措,或者因過度焦慮等心理問題影響日常生活。
“高考結束后,不少考生並不能快速調整狀態,而會慣性地進入‘后高考心理期’,出現‘考后綜合征’。”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主任醫師徐昭媛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介紹,“考后綜合征”一般表現為放縱型、焦慮自責型和迷茫型三種狀態。放縱型的考生在考生群體中佔到比較大的比例。他們認為高考結束,可以肆意玩耍,毫無節制,作息顛倒。
“焦慮自責型考生把高考看得十分重要”。徐昭媛表示,成績尚未出來之前,考生心裡沒把握,持續焦慮煩躁,因而寢食難安,情緒不穩定。有的考生還伴隨強迫思維、強迫行為,甚至性格突變暴躁。而迷茫型的考生由於一直處於被父母、老師監督著推著往前走,隨著高考壓力的釋放,會產生一種無所適從、迷茫無聊的感覺。
那麼,高考后考生該如何調整心態?徐昭媛建議,適度放鬆,以健康的狀態享受假期。考生要繼續注意勞逸結合,保持一點緊張狀態,並有意識地控制心理活動,不去多想考試及其結果,而是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找到新目標,平衡考后心態。不管是熬夜打游戲、宅家睡大覺,還是暴飲暴食、過度放縱,都不是良好的放鬆方式,找到新的目標和運力,才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合理飲食,加強鍛煉。考生可步行、慢跑、騎自行車、爬山、游泳等,既可以放鬆身心,又可以鍛煉身體。轉變消極觀念,培養理性思維。無論高考結果如何,考生要與自己達成和解。高考后的路該如何走?嘗試把自己面對的幾個選項的利弊一一列出,進行理性分析。學會接納負性情緒,做好自我調節。每天可以抽出一點時間做深呼吸放鬆練習,閉上眼,緩慢地深深地吸氣、呼氣,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証整個呼吸過程是舒緩的。
“家長也要適時調整自身心態,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並進行正確引導。要與孩子多溝通,高考已經考完了,成績已是定局,不要埋怨孩子,更不要讓孩子獨自面對壓力,盡量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問題。”徐昭媛提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