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康養

“一梗再梗”者死亡風險大增 專家:需遵囑用藥、定期監測

2022年11月21日08:56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一梗再梗”者死亡風險大增 專家:需遵囑用藥、定期監測

今年11月20日是第九個中國心梗救治日。世界華人心血管醫師協會主席、亞洲心臟協會主席、心內科專家霍勇教授20日接受採訪時表示,臨床上很多患者會復發心梗,患者一梗再梗的情況並不少見。

相關研究顯示,心梗一旦復發不僅病情更重,其死亡風險也會更高。再梗患者的1年死亡率升高超25倍,且第一年再梗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一會在同年死亡。再梗的高發與危害無疑對心梗防治提出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我們都需要重視預防、減少再發心肌梗死的風險。”霍勇教授提醒:“遵循醫囑用藥、堅持隨訪、定期檢測對於心梗患者防止復發是十分重要的。”

作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的臨床專家,霍勇教授表示:“在臨床診療實踐中得過心梗的患者易復發。心梗患者和無心梗病史的人群相比,前者在一年內再發幾率是后者的10倍以上。”《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概要》中指出,不僅要減少發病人數,增加救治能力,同時也需要降低心血管病存活患者的復發和再住院風險。

心梗復發與患者的血管健康有著密切關系。年紀大、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有吸煙史的這類心梗高危人群的血管往往狹窄,其血管內的不穩定斑塊一旦破裂,人體內的凝血機制便會被觸發,而血小板的聚集則會加劇血管堵塞。而介入手術隻能幫助疏通堵塞處,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降低血栓再次形成的風險。有些心梗患者認為自己已經出院,甚至裝過支架、做過搭橋,血管堵塞的問題就徹底解決,沒有后顧之憂,就沒必要天天吃藥。而這恰恰是出院患者容易心梗復發的一大誤區。

他說,過去幾十年,中國城鄉居民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急劇上升,每年死於心梗的患者超200萬,有近77%的心梗患者是發生在家裡。心梗發生后,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讓心臟重獲血液供應就成為降低死亡率的關鍵,每拖延1分鐘,就會有大量的心肌細胞死去。

霍勇教授強調,1120中國心梗救治日就是提倡公眾要牢記兩個“120”。首先是患者或者目擊者在症狀發作時要第一時間撥打120送醫。“與普通的胸前疼痛不同,心梗患者往往有持續性的壓迫感、窒息感乃至瀕死感。每個得過心肌梗死的人都不會忘記那種感覺”。他說,第二個就是要把握120分鐘的黃金救治時間窗。霍勇教授解釋:“患者一旦心梗發作,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目前的臨床研究大多表明,如果能夠在120分鐘內得到治療,恢復心肌的血液供應,心梗患者的預后會大大改善。

霍勇教授表示,高齡以及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患者,還有長期抽煙、肥胖、精神易緊張人群等都是心梗的高危發病人群。“此外心梗發作還與氣溫驟降有一定關系。尤其是在北方地區的非採暖季節,一旦氣溫驟降3至5攝氏度以上,急性心梗的發生率也會上升。”霍勇教授補充道。

“心梗患者出院后做好預防工作十分關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三高飲食、戒煙限酒、適當運動。同時要堅持規范的抗血小板治療,預防血栓的形成。有高血脂症的心梗患者也需長期使用降脂藥物,讓血液中的斑塊穩定乃至逆轉消退。有心梗病史患者也需要注意控制心率,以免心率過快導致的血流量過快或過大傷害到心肌血管。合並糖尿病的患者應高度注意血糖的管理,避免高血糖對血管的損傷。”霍勇教授提醒。“盡管心梗嚴重致命,但心梗並不可怕,早期救治可以有效挽救生命。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國內胸痛中心'三全模式'實現了全域覆蓋、全民參與、全程管理的體系建設,將心梗的救治和預防進行了有效結合,並取得顯著成績。以天津市為例,其全市的心肌梗死死亡率也下降了接近70%。這些成績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也離不開社會各界包括公眾、醫療機構的通力協作。”霍勇教授總結道。 (記者 陳靜)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