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外資緣何紛紛加碼在華研發(人民時評)

羅珊珊
2025年10月30日08: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天,投資中國不僅僅是一種本地化策略,更是面向全球的前瞻舉措

跨國企業優化在華投資布局,不是簡單的生產環節轉移,而是全球創新資源的重新配置,是面向未來的戰略選擇

把握趨勢,贏得未來。哪裡市場環境好,資本就往哪裡流動﹔哪裡創新生態強,資源就在哪裡集聚

今年以來,外資在華布局呈現一個明顯趨勢: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加大在華研發投入,設立研發中心的步伐不斷加快。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上海外資研發中心累計達到631家﹔截至今年1月,北京外資研發中心數量達到221家……

其中不乏大手筆。前不久,德國博世集團與蘇州工業園區簽約,計劃未來5年投資約100億元,建設智能駕控產業創新項目,聚焦研發和生產先進的全棧式智駕系統解決方案及智能座艙軟硬件相關產品。

也有的一投再投。在浙江嘉興,丹麥工業企業丹佛斯集團新增投資27億元,建設在華第二園區,打造集研發、測試、生產、展示為一體的未來工廠和零碳產業園區。這是該企業過去20年間第十次增資。

外資企業紛紛布局或加碼在華研發,既是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更是看重中國的創新環境。

中國不僅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而且是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很多新趨勢和新需求都首先在中國出現。融入中國市場澎湃的發展浪潮,方能於變局中把握新機,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以德國拜耳為例,截至2023年,其健康消費品中,中國創新產品佔全球創新產品總量的15%,為單一市場最高。

在不少前沿技術領域,中國已經成為市場引領者。今天,投資中國不僅僅是一種本地化策略,更是面向全球的前瞻舉措。“在華研發,服務全球”,已成為許多跨國企業保持和提升競爭力的內在需求。

有完備的產業體系、豐富的應用場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分量不減,在全球創新鏈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躍升至第十名,24個創新集群成為全球百強……中國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和完善的產業鏈,為研發效率提供了硬支撐﹔全社會對創新的包容與推動,則營造了良好的軟環境。

從政府、企業到消費者,對創新事物的高度接納,形成了技術與市場的正向循環。無論是智能駕駛、工業互聯網,還是醫療健康、綠色能源,中國市場都能為新技術新產品提供從概念驗証到商業化落地的完整鏈條。

比如,今年跨國藥企阿斯利康與石藥集團達成戰略研發合作,擬利用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進展,分析靶向蛋白與現有化合物分子的結合模式,篩選出高效且具有優異開發潛力的小分子藥物。在全球創新版圖上,中國的作用和地位今非昔比。從設立工廠到建設銷售服務點再到成立研發中心,跨國企業優化在華投資布局,不是簡單的生產環節轉移,而是全球創新資源的重新配置,是面向未來的戰略選擇。

中國的“磁吸力”與高水平對外開放密不可分。從落實政府採購領域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到創新機制加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外資的不斷加碼與中國的擴大開放形成了雙向奔赴。越了解中國,就越相信中國。那些深耕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無疑是被這片熱土的活力和機遇深深吸引。

把握趨勢,贏得未來。哪裡市場環境好,資本就往哪裡流動﹔哪裡創新生態強,資源就在哪裡集聚。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從在“垂直分工”模式下發揮比較優勢,到更多領域走向協同創新、共贏共生,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加,但初心不變,始終願意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一個高水平開放的中國,更好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將攜手各國創造一個更具發展前景與包容性的美好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30日 05 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