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馬拉鬆賽事在精不在多

2025年10月29日08:5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馬拉鬆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熱潮,全國許多地市乃至縣城鄉鎮都開始熱衷於舉辦馬拉鬆賽事。但據媒體報道,在過去一段時間,有多場馬拉鬆賽事取消,另有多場馬拉鬆賽事的健康跑取消。

目前看,官宣取消的賽事有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宣布取消時間十分臨近原定賽事舉辦時間,多為緊急叫停﹔二是宣布取消的多數賽事舉辦地為縣級城市﹔三是取消了短距離的歡樂跑項目,讓馬拉鬆賽事更聚焦於主項,即全程馬拉鬆和半程馬拉鬆。綜合上述特點,能夠看出馬拉鬆賽事未來發展方向正在轉為“在精不在多”,縣級主體舉辦賽事或將大大減少。

經濟學裡有一個“馬拉鬆周期”理論,是指當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之后,一個國家先后有多個城市舉辦馬拉鬆賽事,代表著這個國家開始進入體育消費的黃金周期。

馬拉鬆賽事不僅能夠帶動運動裝備等直接消費,還能通過異地參賽激活交通、文旅、住宿、餐飲等間接消費。以2025年無錫馬拉鬆為例,賽事期間在多個方面共產生經濟效益5.05億元,充分彰顯了路跑賽事對舉辦地經濟強大的綜合拉動能力。今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發布的《中國路跑人群消費與賽事經濟》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田徑協會認証賽事全馬、半馬參賽者人均總消費達13444元,是未參賽跑者的3.6倍。

正因此,在“體育+文旅”“跟著賽事去旅行”等路跑經濟理念的引領下,許多小城市也加入興辦馬拉鬆賽事的隊伍中,以期通過這種方式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從地方經濟發展角度看,通過舉辦馬拉鬆賽事提升地方知名度、引來一波消費熱潮,這樣的方式無可非議。

安全完賽,是馬拉鬆愛好者們的核心訴求。但有研究表明,馬拉鬆運動的危險程度並不算低,安全舉辦一場馬拉鬆賽事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也非小數,一些縣級城市並不具備承辦一場合格的馬拉鬆比賽的組織能力。

此前有專家指出,馬拉鬆不應該作為全民健身項目來宣傳,它本質上是極限運動。在這樣的條件下,舉辦馬拉鬆賽事確實不應“一擁而上”。2024年,某地馬拉鬆賽事因高溫和補給站缺水而“熔斷”的事故,從一個側面說明馬拉鬆賽事並非劃出一條賽道、組織一堆人跑步那麼簡單。

在當前的馬拉鬆熱潮中,會出現樂觀預估報名人數和經濟拉動的現象。報不滿名、吸引不到跑者的馬拉鬆賽事不在少數。媒體報道稱,2024年西部某馬拉鬆,全馬和半馬預計規模16000人,實際報名人數總數剛剛過半。加之目前除極少數馬拉鬆外,多數賽事仍需財政資金投入,這很容易使得跟風舉辦的馬拉鬆賽事反而成為拖累地方經濟發展的項目。

早在今年7月,中國田徑協會就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馬拉鬆賽事組織工作的通知》,對馬拉鬆賽事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包括加強分析研判,壓實全鏈條各方責任﹔強化責任擔當,落實屬地監管﹔強化關鍵環節,排查風險隱患﹔豐富賽事供給,提高服務質量。這就傳遞出一個信號,以馬拉鬆為代表的路跑賽事需要有序良性發展。取消的馬拉鬆賽事,也給正在籌辦和已經立項的更多小型馬拉鬆賽事提了個醒——舉辦賽事應量力而行。(陳 城)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