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發展的溫度更加可感可觸
 小字號
小字號
				據報道,歷經兩年攻堅,隨著最后6439戶告別“拎馬桶”,9月底,上海“拎馬桶”改造任務總體完成。這標志著,在這座現代化大都市,居民早起倒馬桶徹底成為歷史。這是人民城市建設的又一座裡程碑,是城市發展新的溫暖注腳。
“拎馬桶”,對上海年輕一代或許陌生,卻是不少老上海人刻骨銘心的記憶。在逼仄的裡弄、老舊的房屋中,因缺乏獨立衛生設施,清晨倒馬桶成為幾代人的日常。“拎馬桶”看似事小,實則關乎個體尊嚴與生活品質,是不折不扣的民生大事。這個困擾民眾的生活難題,也成為檢驗城市發展成色的“試金石”。
這場告別之旅,絕非一蹴而就。聽起來簡單的衛生設施改造,實則困難重重。改造區域往往空間狹窄、房屋結構復雜,要在“螺螄殼裡做道場”,不僅需要破解管線布設、空間重構等技術難題,還要協調居民多元訴求,化解現實矛盾。面對這道復雜的民生考題,上海以“一戶一方案”精准施策,廣大基層干部用心用情積極奔走,最終在這份答卷上寫下充滿溫度與智慧的答案。
下決心解決如廁這件民生大事,並非源於上海一地。早在2019年,中央八部門就聯合印發《關於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由景區到居民區,由城市到鄉村,這場變革顯著改善了人居環境,推進了城鄉文明建設。無論經濟社會發展的腳步多快,都不能忽略任何一個角落,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個人——這正是上海告別“拎馬桶”這些故事最觸動人心的地方。事實也証明,只要各級政府部門不忘初心、真心為民,始終從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出發,就一定能找到破解民生難題的最優解,也必然會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匯聚起推動城鄉發展的強大合力。
當前,中國城鎮化率已達67%,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日益提升——不再滿足於“有沒有”,更追求“好不好”。在這一背景下,改善和保障民生所面對的多是“難啃的硬骨頭”。攻堅之際,更需要我們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迎難而上的勇氣和創新治理的銳氣。始終堅持“民生無小事”的價值導向,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作為施政所向。在此過程中,既要善用“繡花功夫”推進精細化治理,於細微處見真章﹔也要充分尊重基層首創精神與群眾主體地位,在共建共治共享中進一步凝聚共識與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改善和保障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暢通社會流動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邁向“十五五”,悉心守護千家萬戶的“小確幸”,讓發展的溫度更加可感可觸可及,億萬民眾將收獲更加扎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中國式現代化也將獲得更深厚持久的動力、鋪展出最溫暖動人的底色。(王 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人民網+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領導留言板
領導留言板 強國論壇
強國論壇 人民視頻
人民視頻 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 人民網+
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手機人民網 領導留言板
領導留言板 人民視頻
人民視頻 人民智作
人民智作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