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這裡有蔬香,也有書香(文旅新象)

牟書瑤
2025年10月15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讀者在文二菜市附近的稱心書房選購試讀口袋本。
  資料圖片

  市民和游客在“搭伙兒CHAOS”參加文化沙龍活動。
  受訪者供圖

  到菜場去,扑面而來的是人間煙火與生活百味,但你可曾偶遇過一方閱讀天地?

  近年來,不少傳統菜場通過空間改造和場景創新,引入書店等公共文化業態,轉型為集農貿、藝術、文創於一體的城市空間,文旅屬性不斷增強,成為市民和游客感受煙火氣、沉浸式觀察體驗城市文化肌理的目的地。

  菜場煥新 書店入駐

  在梧桐掩映的上海市烏魯木齊中路,不少年輕人在此City Walk,其中一站便是曾為馬路菜場的烏中市集。市集外,是繁華時髦的都市風貌﹔市集內,有蔬果飄香的生活氣息——琳琅滿目的新鮮蔬果、整潔精致的木質攤位、灰綠配色的復古瓷磚相互映襯,濃郁的海派風情可見一斑。

  2019年,上海市徐匯區對烏中市集進行升級改造,原本普通的菜場煥然一新:除了果蔬、水產和鮮花售賣區外,烏中市集還引入了網紅餐廳,並與多家國際知名品牌聯合開展時尚快閃活動,將文藝氣息和國際范兒注入市井生活。

  從上海弄堂、北京胡同到蘇州古城裡、西安城牆下,關於菜市場的“文藝熱潮”正在各地悄然發生。蘇州雙塔市集、西安建國門老菜場等傳統菜場新增書店等業態,不僅滿足市民日常消費,還為人們提供了閱讀書籍、參與文化沙龍、看展覽等的公共空間。

  越來越多的菜市書店出現了。今年,杭州網紅菜市場文二菜市附近,多了一家“稱心書房”。書店內,近300平方米的空間裡有圖書3000多冊﹔書店外,草木繁茂的小院放置了桌椅和吧台。周邊的居民可以在買菜之余到此閱讀休閑,孩子們也有了自習、共讀的角落。

  據介紹,書店內設有“新鮮閱讀超市”,“貨架”上排列著100多種口袋本,每本都是一部新書的試讀內容:有的是文本,有的是漫畫,有的是攝影作品。店主希望讀者能利用碎片化時間,像買菜一樣挑選書本,愜意地閱讀。這處在市井環境中構建起的文旅新地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

  據了解,成都益民菜市等菜場也在打造閱讀場景,讓菜市書店成為鄰裡社交、文化展覽的場域,既盤活菜場存量空間,又為城市生活增添“文化味”。

  文化“客廳” 聚集人氣

  當菜場遇見書店,人們對城市生活有了新的觀察視角和體驗方式,讓閱讀如同買菜一般,自然而然地融入城市日常。這裡成為促進文化交流、建立人文社交的城市“客廳”。

  夜幕降臨,成都市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區的益民菜市裡,商販們陸續開始收拾貨品、清理攤位,准備結束一天的營業。而菜市裡的“搭伙兒CHAOS”書屋卻燈火通明,迎接剛下班的年輕人和附近的居民,一場夜間閱讀分享會即將開始。

  “搭伙兒CHAOS”所在地原本是緊鄰益民菜市的一間廢棄藥鋪,經過改造,這裡變身為設有公共書店、自習區和展覽場地的社區空間,引入餐飲、文創等業態,為文化活動提供了場所。過去一年,“搭伙兒CHAOS”累計發起了100多場公共文化活動,服務市民和游客超過2000人次。

  “菜市場承載著成都最具煙火氣與公共性的日常生活場景,它能夠輕鬆聚集起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人群,與書店的公共文化屬性有共通之處。”書店和菜場,看似毫無關聯,但在“搭伙兒CHAOS”主理人馮欣雨看來,兩種空間能夠相互融合,都具有公共性、日常性與互動性,既回應著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又折射出一地一隅的生活方式。“菜市書店重新定義了菜市場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意義,在日常煙火與文化表達之間搭建橋梁,讓公共空間既‘接地氣’,又有趣味。”馮欣雨說。

  2023年,成都市多部門聯合推進菜市書屋建設,目前已在329家農貿市場中構建起兼具煙火氣和書香氣的閱讀場景,去年吸引了超150萬人次的市民和游客走進菜市書屋。

  在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的東華新迎農貿市場,閱讀市集已成為菜場裡的文化節日。今年“五一”,以“好新鮮書菜市場”為主題的第三屆“昆明閱讀生活節”在此舉辦,推出“旅居雲南”“昆明旅游”等多個主題展區。在菜場裡,200余個生鮮攤位與40余家書店展位相鄰而設,配合藝術展覽和閱讀活動,營造出“市井+書香”的獨特氛圍。

  “書店業態主動融入菜市場,反映出消費者對於功能復合型城市空間和消費場景的新需求。”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田卉認為,目前消費者的旅游需求已經從“走馬觀花”式的打卡轉向深入認識城市文化意涵、體驗城市在地生活。菜市書店不僅可以吸引當地居民,還能涵養城市文化氣質,進一步為游客行游城市提供新的目的地。

  城市地標 展現魅力

  在菜市場裡認識食材,到書店中了解特色飲食文化——不少菜市書店通過宣傳美食文化、推介本地文旅資源,打造兼具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的新地標。

  在浙江溫州的雙井頭菜場,有一家名為“盤菜生書店”的美食書店。書店的名字來源於溫州一道家喻戶曉的涼菜,由當地特有的根莖類蔬菜“盤菜”制作而成。作為一家美食主題書店,店內既有“溫州菜”書櫃,收錄溫州地方志、甌菜飲食文化等特色書籍,又時常舉辦飲食主題展覽、“開放廚房”等文化活動。其中,“溫州話逛菜場”等活動深受喜愛,帶領讀者在菜場與書店間游逛,創造了推介溫州方言與飲食文化的新玩法。一方書店,成為展示溫州本土飲食文化的一扇窗口。

  菜市書店的文旅創新,讓菜市場從“好吃”“好讀”變得更加“好逛”。在杭州西湖·東山集,獨立書店單向空間聯合青年詩人,在菜市場裡辦起詩歌展﹔在海口金貿文華菜市場,通過開展“海口菜市場非遺文化周”等特色活動,拉近非遺與人們的距離,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非遺……

  田卉認為,菜市書店的文旅屬性,有助於賦能城市品牌打造、旅游目的地塑造,要持續探索和挖掘城市獨特的文化內涵,讓獨具“書香”的菜市場成為展示城市亮點的特色空間,帶動城市民生與體驗式文旅的發展。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