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綠色能源加速崛起 綠色電力裝機全國第一​

2025年10月12日09:13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昆明10月12日電 (記者木勝玉)千萬千瓦級水電站烏東德、白鶴灘等“大國重器”投產發電,全國排名前十水電站中,雲南有6座﹔金沙江下游四座巨型水電站與三峽、葛洲壩水電站一起構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新能源裝機超過6800萬千瓦,其中“十四五”新增5500萬千瓦,成為僅次於水電的第二大電源……​

10月11日,雲南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專場在昆明舉行。據雲南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以來,雲南在能源產業實力、綠色低碳轉型、科技創新、能源大通道建設及民生服務保障五大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邁上新台階,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基本建成。​

“十四五”前四年,雲南省能源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能源產業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5.7%左右,能源持續鞏固發揮全省第一支柱產業的地位與作用﹔能源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3.6%,2024年能源固定資產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達49%,成為驅動工業轉型升級、拉動全省投資增長的核心動能。持續鞏固“綠電+先進制造業”優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支撐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

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十四五”期間雲南全省電力總裝機超過1.67億千瓦,較“十三五”末增長61.8%,其中綠色電力裝機超1.5億千瓦,居全國第一,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基本建成。自2022年起,全省發電量跨越4000億千瓦時大關,預計2025年發電量達到4900億千瓦時,綠色發電量佔比超85%。​

新型儲能和抽水蓄能實現“從無到有”,新型儲能裝機迅速增長到598萬千瓦,規模居南方電網區域之首,跑出了儲能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速度。爭取到60個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納規,建成后相當於再造一個雲南電網主網架。​

傳統能源供應能力穩步提升,2021年—2024年,原煤產量從5796萬噸增至6612萬噸﹔原油加工量從976萬噸提升至1156萬噸﹔繼中緬油氣管道后,第二條跨省天然氣管道(百色—文山)開工建設,投產后將改變雲南省天然氣氣源供給單一的局面﹔玉溪市、曲靖市應急氣源儲備中心項目投產,天然氣、石油規模化儲備實現“零的突破”。​

通過科技創新,雲南在能源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白鶴灘水電站創造百萬千瓦級水輪發電機組等6項技術指標世界第一,被譽為世界水電界的“珠穆朗瑪峰”。金沙江流域智能調度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高原風電智慧運維、光伏智能巡檢等技術持續升級。氫能全產業鏈加速布局,建成首座加氫站及綠氫智慧工廠。儲能領域形成完整技術產業鏈,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和抽水蓄能等領域技術創新不斷涌現。​

紅河電廠全國首台700兆瓦超超臨界循環流化床燃煤發電機組投產,具備單機容量大、機組效率高、節能環保綜合效益優等特點,樹立了綠色低碳轉型新標杆。華能瀾滄江水電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復雜條件高壩工程智能建設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能源大通道建設深入推進。雲南電力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注冊主體約9.8萬家,2024年省內市場交易電量超過2000億千瓦時,實現交易規模“十連增”。雲南向南方電網區域送電能力達到4220萬千瓦,“十四五”以來,累計“西電東送”6500億千瓦時,有力支持東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節能減排。​

推進與周邊國家電力互聯互通,“十四五”以來新建成2回、在建1回高電壓等級跨境輸電線路,現雲南已建成線路達15回,線路數量和通道能力居全國之首。推動建設瀾湄區域統一電力市場,2024年雲南跨境電力貿易量達40.5億千瓦時,佔全國的60%以上,約佔瀾湄區域的8%。眾多能源企業成功走出去,積極參與能源國際開發合作。​

民生服務保障有力。用電報裝“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全面推行,全社會“獲得電力”滿意度大幅提升,工業用電、居民用電價格在全國處於較低水平。全省已基本建成“適度超前”的公共充電服務網絡。積極探索“新能源+”融合發展模式,推動“板下經濟”發展。新建天然氣支線超900公裡,累計建成天然氣管道3528公裡,天然氣管網已覆蓋12個州(市)56個縣(市、區)。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原則,切實推進民生用能清潔化。​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