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訪雲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洪雲波

2025年10月12日08:42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記者: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請問雲南省“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如何?

洪雲波:“十四五”規劃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上下,緊扣高質量發展和“三個定位”,錨定“3815”戰略發展目標,持續壯大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

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三大經濟”開創新局面,全省經濟總量邁上3萬億元新台階,2024年達3.15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5萬元。

“三個定位”建設取得新進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不斷深化,建成374個邊境幸福村。生態文明排頭兵建設不斷深化,生態綠色成為雲南最具魅力的標識。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不斷深化,中老鐵路成為我國直抵東盟、聯通歐洲的一條戰略通道。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完善,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教育強省、健康雲南建設邁上新台階。“一老一小”關愛服務網進一步織密。

全面深化改革邁出新步伐。市場准入效能評估“雲南經驗”在全國推廣。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發展三年行動,出台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安全發展實現新提升。未發生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

記者:如何看待5年來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中取得的新突破、新進展?

洪雲波:5年來,雲南省抓住轉型升級這個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促進增長路徑、投資增長方式等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一是一體推進“三大經濟”。資源經濟不斷壯大,重點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穩定在45%左右。園區經濟集聚成勢,口岸經濟彰顯活力。二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堅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024年的13.3︰32.8︰53.9。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新三樣”成為工業增長新引擎。三是投資結構轉型取得新成效。產業投資成為支撐投資增長的主引擎,產業投資佔比從2021年的30.6%提升至2025年1至8月的53.7%,其中工業投資佔比實現倍增。全省投資增長由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帶動向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協同驅動轉變。四是低碳轉型含“綠”量更高。“十四五”規劃以來,新增綠色能源裝機超6000萬千瓦,2024年綠色電力滲透率達88%。五是創新驅動動力更足。對重點產業制定科技創新支撐方案,產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提升。

記者: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雲南如何抓住新機遇、培育新動能?

洪雲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雲南省仍處於充滿挑戰但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

向創新要動能。要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一是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把工業作為主攻方向,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行業數字化水平。推動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等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集群集聚發展,鞏固提升在全國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二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把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更緊密地結合起來。三是以制度創新為重點,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構建有效的市場體系。

向開放要動能。深化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主動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快推進交通物流、能源、數字信息等大通道建設。充分發揮沿邊產業園區作用,大力發展口岸經濟,加強瀾湄流域國際合作,深入推進中老鐵路沿線綜合開發。推進制度型開放。

向區域發展要動能。主動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與成渝、大灣區、長三角在產業鏈、供應鏈、創新能力等領域合作。深化滬滇“16+16”重點園區合作共建。培育壯大昆明都市圈,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牽引帶動省內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發展。(記者 段曉瑞)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