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加速 邊境小鎮煥新記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磨憨的鐵路口岸熙熙攘攘,中外游客人頭攢動。涌動的人潮,正是磨憨從昔日的邊陲小鎮向火熱的國際口岸城市加速蝶變的生動注腳。
磨憨,這個與老撾磨丁接壤的小鎮,因2021年12月貫通南北的中老鐵路而迎來命運轉折,一躍成為我國唯一兼具公路、鐵路雙國家級口岸的邊境重鎮。
2022年4月,雲南省委、省政府一項重大決策——由昆明市托管磨憨,更似一股東風,催生了“省會城市+邊境口岸”的聯動發展新模式。3年多來,昆明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雄心與手筆,正將這片西南邊陲的熱土鍛造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開放前沿。
規劃破局
繪就國際口岸城市新藍圖
城市,是現代化建設的骨架,也是文明生長的容器。然而,最初的磨憨面臨“成長的煩惱”:城鎮開發邊界狹小、地塊零散,猶如明珠蒙塵,難以承載國家級口岸的宏大未來。
破局,從規劃開始。昆明市以超前視野,高起點編制概念性規劃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更以卓越的魄力,創新性地從全市資源中統籌調減出11平方公裡的城鎮開發邊界指標,優先傾注磨憨,推動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此舉將磨憨的城鎮開發邊界擴展至32.7平方公裡,實現了雲南省內首次省會與邊境地區土地要素的靈動調配,為未來發展打開了廣闊天地。
空間拓展不止於境內。通過積極溝通協調,中老雙方共識落地,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中方區域面積從4.83平方公裡調整至7.83平方公裡,長期困擾發展的地塊碎片化問題迎刃而解,為集中連片開發、形成規模效應奠定了堅實基礎。
規劃引領之下,賦權改革同步進行。省級賦權51項、市級賦權26項,行政職權接連下放,項目審批、資金使用、人才引進、招商引資等關鍵環節權限大幅提升。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審批等事項承諾20個工作日內辦結……一系列簡政放權的“組合拳”,打破了體制機制壁壘,為磨憨的建設按下“快進鍵”。一位前來考察的企業家感慨:“這裡辦事的效率和氣魄,讓人看到了‘特區速度’的影子。”
產城融合
勾勒興邊富民幸福新畫卷
產是城之基,城是產之載。在基礎設施日新月異的同時,產業布局與城市功能提升也在磨憨同步前進。
在東西部協作的滬滇合作背景下,上海投入1000萬元援建的磨憨國際貿易流通加工產業園研發中心拔地而起,與臨港集團高效合作承接產業轉移。
央地合作持續發力。昆明市與中國中鐵強強聯合,組建雲南磨憨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創新採用“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計劃總投資近48億元,滾動推進27個重點項目建設。截至2024年底,已有12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57個項目基本完工,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1.67億元,年均增長達207.3%,建設熱潮奔涌不息。
自托管以來,昆明創新實施“城區+邊寨”幫帶機制,由主城五區一市結對幫扶磨憨6個沿邊行政村,傾力打造邊境幸福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生活垃圾處理覆蓋率等9項關鍵指標均已達到100%……一項項飽含溫度的舉措,生動詮釋著“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建設理念。
如今,漫步磨憨,國門商貿街煥然一新,南坡國際產業示范園開門迎企,拓寬后的東盟大道車流不息,“三橫三縱”的骨干路網加速成型。以國門片區、南坡片區、站前片區“三大組團”為支撐的城市骨架已然拉開,一座產城融合、宜居宜業、活力迸發的國際口岸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在中老邊境加速崛起。(記者 張雁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