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積極探索理論大眾化通俗化有效路徑——
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6月10日,在安徽合肥舉行的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主論壇上,2025年網絡文明建設優秀案例揭曉,由中共雲南省委教育工委申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中共雲南省委網信辦推薦的新時代思政金課“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入選網絡空間道德建設優秀案例。
“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系全國首創以張桂梅同志命名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每年舉辦4講,邀請先進模范人物、知名專家學者、優秀思政課教師通過電視和網絡講思政課,帶動全省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內涵發展。舉辦至今,“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英雄航天員”桂海潮等先進典型登台授課,節目觀看總人數超1億人次。為發揮大講堂品牌輻射作用,各州市教育工委和高校黨委紛紛開設大講堂分課堂,讓大講堂之花開遍雲嶺大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何做到宣傳接地氣、理論潤人心,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雲南省一直在積極探索。
“十四五”以來,雲南省把理論宣傳闡釋作為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任務,積極探索理論大眾化、通俗化的有效路徑,創新工作方法,著力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向基層延伸,向全體黨員拓展,向廣大群眾覆蓋,運用多樣化手段實現理論大眾化目標,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走進群眾、“飛入尋常百姓家”。
近年來,雲南省不斷搭建新平台、開辟新渠道、豐富新載體,努力將理論“大主題”分解成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微話題”。充分發揮理論工作各個平台作用,組織開展理論研討會、智庫論壇、重大研究成果匯報會等活動,持續打造“雲嶺百姓宣講團”“雲嶺大講堂”“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等特色品牌,促進理論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增強理論宣傳闡釋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覆蓋面。
澄江市組織開展“黨的創新理論我來講”“百縣千鄉萬村行”等理論宣講活動,成功打造《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新作為奮力出新績》等“仙湖之聲”百姓宣講精品﹔大關縣開創“流動的書香——背篼圖書館”,2021年以來,“背篼圖書館”理論宣講服務隊以板凳黨課、院壩黨課、雙語宣講等形式,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宣講3600余場次……雲南省結合地區和受眾實際,把握方向導向,組建了一支支具有地方特色的宣講隊伍,活躍於雲嶺大地的村村寨寨、街頭巷尾、機關院校、公司企業、中小學校,開展“短、精、准”的理論宣傳宣講,理論宣講品牌效應凸顯,理論宣傳闡釋的輻射力明顯增強。
此外,雲南省積極利用網絡、新媒體推動理論宣傳闡釋,在網上網下開設專題專欄,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理論宣傳闡釋,提升了理論宣傳宣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雲南日報報業集團打造的“文明交流互鑒大家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時代青年說”“邊疆治理”“雲嶺時評”“我在邊疆望北京”“春風又到獨龍江”“阿佤再唱幸福歌”等專欄專題作品改進了文風,提升了理論傳播的質效。雲南廣播電視台開設的理論宣傳融媒體專欄《自信中國說》﹔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推出《共同的春天》特別節目,尋訪雲南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涌現出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高質量落實“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宣傳闡釋”的要求,推出系列理論闡釋融媒體產品。《共同的春天》成為雲南唯一入選國家廣電總局“創新理論傳播工程”重點項目的節目。
值得一提的是,為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2025年6月以來,雲南省持續開展“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系列宣講活動,截至目前,省級層面開展宣講22場,制作宣講視頻36個,推出圖文宣講作品24個。通過四級聯動、策劃指導等方式,示范帶動全省各地各部門開展宣講1.8萬余場次,覆蓋受眾125萬人次,讓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記者 張雪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