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婺劇《三打白骨精》何以“破圈”

向 新
2025年09月23日07: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婺劇《三打白骨精》劇照。
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供圖

9月17日晚,第十九屆中國戲劇節參演作品婺劇《三打白骨精》亮相杭州東坡大劇院,一票難求、座無虛席。這台戲不僅在劇院裡叫好叫座,在網絡上近來也是國潮“網紅”、戲曲“頂流”。許多賬號發布“白骨精變臉變裝”短視頻,其中不少點贊破百萬,網友直呼“太驚艷”。

婺劇俗稱“金華戲”,擁有500多年歷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傳統戲曲共同面臨傳承與發展課題的當下,“守正創新”是共識,但知易行難。而婺劇這一小劇種能走出家鄉、走出國門、走紅網絡,叫得響、傳得開,贏得觀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其“破圈”密碼值得研究。

婺劇《三打白骨精》這台戲的“正”,重在堅守戲曲藝術內核,它的創作帶有鮮明的精品意識、戲曲本體意識和婺劇特色意識。整台戲唱念做打樣樣皆精彩,編導演美處處見匠心。婺劇一向音樂鏗鏘激越,動作粗獷有力,《三打白骨精》借助並放大這一特點,以此外化人物的內心情感。比如,唐僧的“文戲武做”,通過跌扑滾爬以及連續的顛步、蹉步、跪步等動作,呈現其被白骨精追擊時的驚恐心態。悟空的唱念表演,細膩表達了拜別師父時傷感、憤怒、糾結、難舍等多重情緒。

整台戲沒有盲目追求聲光電,所有的舞美設計都服務於藝術表現。全劇收尾時,白骨精被悟空一棒打中,從高台上一個“硬僵尸”凌空摔下,“白骨骷髏”的舞美吊景同時轟然炸裂,效果震撼。劇院裡的連連叫好,網絡上“浙婺不養閑人”“個個能唱能打”“鑼鼓卡點舒適”的好評,都是對創作者深厚功底與真誠演繹的熱情反饋。

這台戲的“新”,在於對觀眾喜好的積極回應,對全媒體傳播的有效運用。在市場環境下,隻有持續培育新的觀眾群體,兼具藝術價值與市場活力,傳統戲曲才能走進大眾視野,走向更廣闊的舞台。《三打白骨精》的創作與傳播,始終帶有強烈的觀眾意識,特別是積極吸引年輕人的意識。白骨精的“變臉變裝”絕活,具象展現其“皮、肉、骨”三重形態,極具視覺沖擊力。而其幻化出的“英姿颯爽女天神”形象,面容姣好、身手矯健,很是貼合年輕觀眾審美。

這台戲面世兩年多來常演常新,在不斷打磨藝術品質的同時,還時常融入新鮮創意:八戒的探戈舞姿,念白中“膠原蛋白”等網絡流行詞,無人機扮演的小蜜蜂等,一個個精雕細琢的點綴,給觀眾不斷帶來“小驚喜”。這些“上新”,無一例外都會成為網上婺劇愛好者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令人叫絕的“名場面”,不斷推出的“小驚喜”,都是婺劇借助互聯網吸引新觀眾、結緣新朋友的生動名片,幫助其有效擴大影響力,也反哺了線下演出市場。

從線下滿堂彩到線上百萬贊,婺劇《三打白骨精》的走紅,回應著廣大觀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見証著傳統戲曲煥發生機的廣闊天地。堅守戲曲內核、發揚劇種特色,讀懂觀眾、跟上時代,傳統戲曲就能彰顯魅力,收獲更多掌聲與喝彩。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3日 20 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