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出台20條措施 促進衛生健康領域科技創新發展

近日,雲南省衛生健康委聯合省科技廳印發《雲南省促進衛生健康領域科技創新發展20條措施》,聚焦管理協同、平台建設、科研攻關、機構賦能、人才激勵、安全保障六大核心維度,構建起覆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全鏈條的支持體系。
在強化協同管理上,《措施》明確,建立衛生健康、科技、財政、人社等多部門協同機制,定期會商,統籌資金保障、資源配置、科研布局等關鍵工作。組建跨行業(部門)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中西醫結合、醫工融合等視角,為科技創新戰略、重大項目立項提供專業決策支撐,確保政策落地精准高效。充分依托部省合作、滬滇協作等機制,推動醫療衛生機構與國家高水平醫院、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鼓勵聯合申報國家科技項目,對獲得立項的按規定予以配套支持,加速創新資源匯聚。
在筑牢創新平台上,優化省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布局,按“新建、撤銷、調整”原則動態評估,重點圍繞重大疾病防治、生物醫藥研發等領域補短板、強優勢。有針對性建設雲南特色人類遺傳資源和生物信息樣本庫,整合常見病、地方病、高原病、民族醫藥等數據資源,支持組建樣本庫聯盟,為臨床研究與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同時,結合雲南生物多樣性優勢,打造生物醫藥創新載體,吸引國內外機構來滇共建研發中心,推動小型豬基因編輯技術、民族醫藥等特色領域突破。
在科研攻關領域,緊扣雲南醫療衛生關鍵問題精准發力。在疾病防控方面,重點支持省預防醫學科學院提升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邊境聯防聯控能力,在西南地區打造有影響力的公共衛生科技平台﹔在臨床技術研究上,聚焦新發傳染病防治、重大疾病診療、醫學人工智能等方向,建立“十五五”重點攻關任務清單,實施有組織科研﹔在生物醫藥研發上,引導企業開展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攻關,優化臨床試驗管理,推動“雲嶺名方”向中藥新藥轉化,並完善醫保支付銜接政策,加速科研成果臨床應用。
在激發機構活力上,推出多項創新舉措,鼓勵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明確100萬元以上橫向項目視同省科技計劃項目,納入人才評價、職稱評聘體系﹔開展研究型醫院(病房)試點,試點機構可通過“以床引企”開展醫企對接,且研究型病床不納入常規考核指標,為科研型醫療機構發展鬆綁。推動醫療機構梳理發布科技成果轉化目錄,支持組建生物醫藥成果轉化聯盟,促進科研成果向標准、產品轉化。
在科研人才激勵上,構建多層次培養與保障體系。每年計劃培養一批高層次衛生健康技術人才,培養期內每年給予8萬至10萬元的資金支持﹔“十五五”期間遴選優秀人才赴國內外高水平機構培養,並對所在單位給予補助。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允許三級公立醫院按不超過專業技術崗位總量3%聘用專職科研人員,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超10項的機構核增績效工資總量。此外,在職稱評審、出國交流、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配套保障,全方位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在夯實保障支撐上,《措施》明確,將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納入創新驅動、科技興省戰略重點任務,由雲南省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承接衛生健康科研、教育、生物安全專業化管理服務工作,要求省級醫療衛生機構“一把手”直接管科技工作﹔強化科技安全監管,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人類遺傳資源保護、科技倫理審查等制度,構建學術不端查處與科研誠信管理體系,為科技創新筑牢安全底線。(陳鑫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