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用“文物甜品”守護文化根脈(新國潮)

徐妍迪
2025年09月22日08: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鄒明磊與她制作的“傳國玉璽”文物甜品。

文物甜品“婦好鶚尊”。

武器甜品“福建艦”。
本文配圖均由受訪者提供

如何讓千年前的文物可觸、可感、可近?作為一名甜品師,鄒明磊的回答是“要讓文物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於是她發揮自己的特長,將文物從展廳裡“搬”至餐桌上,用一件件“文物甜品”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

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前不久,鄒明磊又推出了“武器甜品”系列,用精致的甜品和生動的故事帶網友回顧中國軍事科技的發展歷程。

從動畫師到甜品師

“因為有美術基礎,我在復刻一件文物的時候,腦袋就開啟‘掃描’模式,對造型有一個整體構思。”2012年,鄒明磊(自媒體博主“小鄒鄒”)從湖北工業大學動畫專業畢業,懷著開一家百年甜品店的夢想,鄒明磊花了兩年時間在國內外拜師學藝,系統學習各類甜品制作技巧后,她在武漢開了第一家甜品店。

用甜品打造栩栩如生的仿真造型,是鄒明磊一直以來的愛好。她喜歡用巧克力或糖做一些有藝術造型感的東西,比如油畫裡的蘋果、水壺,有時也會做成烤鴨等有趣的形象。但真正嘗試用甜品復刻文物,則是源於她2018年參加英國世界蛋糕大賽時的靈感。

當時,在確定比賽選題時,作為湖北人的鄒明磊想做一個能代表湖北的作品,於是她決定從楚文化入手。

“博物館很有代表性,在裡面走一走、看一看,就能很好地了解當地的過去和現在。”走進湖北省博物館的一刻,鄒明磊就被鎮館之寶——戰國曾侯乙編鐘震撼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和鑽研的態度,鄒明磊最終完成了等比縮小100多倍的編鐘造型文物甜品,並斬獲英國世界蛋糕大賽銀獎。

挑戰用甜品做100件文物

那次經歷在鄒明磊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后來,當她開始運營自媒體科普賬號時,“用甜品講述文物故事”的創意自然地躍入腦海。“跨界融合,走一條新賽道,就有了現在的文物甜品系列。”鄒明磊說。

去年底,“挑戰用甜品做100件文物”系列視頻在鄒明磊的抖音賬號上線,她還原的第一件文物是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中的巳蛇。后來,鄒明磊又陸續復刻了伏羲女媧圖、東漢擊鼓說唱俑、鎮墓獸等十余件著名文物。在鄒明磊看來,以甜品為媒介,可以拉近文物與人的距離,讓文物可觸、可感。

新奇的創意果然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還有許多粉絲會帶自己的孩子看她的視頻,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文物甜品的制作過程主要有選材、雕刻外形、繪制細節等步驟。鄒明磊常用蛋糕坯制作文物的主體部分,用亞克力材料做支撐架,再用巧克力或錫紙做隔離處理,用卜卜米(膨化谷物)雕刻制作其他部件。在完成基本造型后,利用翻糖皮還原表面紋樣,最后用褐色的可可粉、綠色的抹茶粉、藍色的蝶豆花粉等天然色素原料進行上色和細節處理。

鄒明磊還會根據文物材質和形態特性選擇合適的食材:以巧克力為原料的甜品“越王勾踐劍”、艾素糖澆鑄的甜品“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以蛋糕為主體的甜品“福建艦”……每一件甜品的食材都是鄒明磊多次試驗、反復挑選后的選擇,在盡力還原物品特征的同時保留了甜品的本質。

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鄒明磊認為中國國防力量的發展也應被更多人熟知,於是,她開始探索用甜品復刻“兩彈一星(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東風-31導彈”“殲-8Ⅱ殲擊機”“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等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武器。

“福建艦”是鄒明磊迄今為止制作過的最大立體蛋糕,整體長度超過1.2米。與文物復刻不同,武器棱角分明、極具力量感的外觀需要鄒明磊探索新的制作工藝——先通過手繪畫圖,將武器結構拆分細化,然后根據圖紙制作翻糖造型,再依次拼裝。“成品體積變大之后,就要求我對尺寸的把握要更加精准,中間量錯了,或是精度不夠,就會導致拼裝不上。”她說。

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邊制作文物甜品,邊講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是鄒明磊短視頻的主要內容形式。在甜品制作畫面之外,她會結合故事內容配上相應的史料素材以及文物在博物館的展陳視頻,以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其歷史背景與研究現狀。同時,鄒明磊還會增加一些有趣的文物“冷”知識,比如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呈粉色,是因其含有鈦元素,這些知識點的加入也使得視頻兼具趣味性與科普意義。

“作為一名文化傳播者,信息來源一定要准確,不能誤傳。”鄒明磊說,文物和武器都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因此,視頻內容的專業性和嚴謹度必須達標。

除了查閱文獻資料外,鄒明磊最喜歡做的就是前往文物的館藏地,近距離觀察文物的形態,研究紋樣拆解的線稿圖,或是求助博物館提供三維復原圖以供參考。此次為了更好地完成武器復刻,她購入、研究了眾多武器模型並參觀了多場展覽。

在探訪博物館時,她還能從一些觀眾口中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有趣故事。“復刻大禾人面紋方鼎時,一名當地大爺跟我說,湖南博物院經常派一些研究人員去收廢品的地方轉悠,無意間發現了被當成廢銅賣掉的大禾人面紋方鼎殘片,后來再根據紋路把其他殘片找齊。”鄒明磊說,這些故事,抖音網友很感興趣。

盡管賬號運營時間並不久,但她制作的十多件文物甜品為觀眾打開了一扇觀察傳統文化的窗戶,復刻的中國武器也為孩子們了解中國發展歷程搭建了橋梁。未來,鄒明磊計劃做一些主題性的內容,比如“青銅器”主題、“絲綢之路”主題等,甚至還想在外觀復刻的基礎上還原文物的實用功能,比如復刻的甜品青銅酒樽真的可以倒出酒,在甜品香爐中放入干冰模仿香爐焚香的煙霧效果等。

“希望觀眾在看我用甜品復刻文物的同時,通過我的講述,能多一份對中華文明的了解,多一份守護文化根脈的責任。”鄒明磊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