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移民村:山水皆景 日子紅火

“該吃飯了!”臨近正午,四川游客的呼喚聲從泳池邊的躺椅處傳來,順著江風傳到還在泳池裡玩耍的孩子們耳邊。從金沙江畔的無邊泳池望去,水天一色,遠山如黛。
這裡是雲南省水富市雲富街道邵女坪景區,一個被譽為“金沙第一灣、滇川小三亞”、在雲南山裡藏著“海景”的4A級旅游景區。
望著放下泳圈依依不舍上岸的孩子們,水富市雲富街道宣傳委員文慧滿臉笑意地說:“前段時間還要更熱鬧,差不多每5天就有一批來自川渝的旅行團。今年我們接待的銀發旅居游客就超過3萬人次。”
游客在邵女坪無邊泳池中游玩。人民網 雷霽攝
很難想象,眼前這個半月形的濱江景區,原本是一個庫區移民集中安置社區。作為向家壩水電站水富庫區移民集中安置點,邵女坪社區於2010年2月啟動建設,如今有常住人口581戶1980人,其中庫區移民約佔80%。
“曾經的邵女坪耕地少,產業基礎薄弱。”文慧說,當時居民多以務農和外出打工為生。但這裡也有獨特的優勢:高峽平湖的自然景觀、川滇交匯的交通區位優勢,發展旅游業潛力巨大。
以水富民、以景謀業,便是邵女坪社區蛻變的“密碼”。
2021年12月,水富市啟動邵女坪景區旅游基礎設施改造項目,積極發揮移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其全程參與安置點建設與發展。目前,邵女坪社區已實施移民后扶項目13個,實現綠化提質、污水規范排放、道路拓寬升級﹔同步推進旅游規劃,規劃移民后扶項目5個,建有度假酒店、停車場、帆船碼頭等,為景區發展注入新動能。
圍繞“一山一水一鎮一沙灘”的發展思路,邵女坪社區打造了集溫泉養生、湖濱觀光、鄉村旅居、拓展研學於一體的復合型康養旅游目的地。“2024年以來,邵女坪景區日均游客數穩定在2000人次左右。”文慧自豪地說。
邵女坪景區改造后。受訪者供圖
社區“顏值”提升了,更重要的是還推進了運營模式創新:邵女坪社區通過“國有企業+龍頭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方式,盤活閑置資源,居民通過閑置資產入股,享受“保底+提成”分紅,實現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讓移民變“股民”。
風景美了,游客紛至沓來,煙火氣也旺了起來,邵女坪的移民群眾紛紛參與到社區的發展中。
在民宿青雲小院裡,剛接到訂單,楊節便立馬起身檢查起客房,“今年暑期活動多,客房經常供不應求。”之前在浙江打工的楊節於2014年返鄉,如今,她已經成為能熟練為客人提供專業、溫馨管家式服務的客房經理。
2024年,邵女坪社區有235名外出務工人員返回家鄉。保潔員、服務員、安全員、管理員……像楊節一樣,越來越多居民在“家門口”找到了營生,“以前出去打零工,不穩定還顧不上家。現在家住4A級景區,能掙錢、能照顧小孩,心裡踏實多了。”楊節說。
邵女坪景區民宿。受訪者供圖
隨著邵女坪社區旅游業的紅火,當地居民不僅能就地就近務工,還多了不少創業的機遇。
與外出務工后返鄉的人員不一樣,陳全在大學畢業后就直接返回了家鄉。“街道越來越美,游客越來越多。”他親眼見証了邵女坪這些年來的華麗蛻變。
2013年,陳全將自家樓棟的一樓打造成餐館,生意一年比一年紅火。2023年,陳全再次將餐館改造升級,建起屋外的棧道,增加了12張桌子。“現在節假日一天能有五六十桌,今年‘五一’假期每天收入都有2萬多元。”
看著自家餐館營業收入較一開始翻了十倍,陳全最近又有了新的想法:“看著這麼多外地游客來旅居,我也想試著增加民宿業務,提升游客的體驗感。”說起未來的規劃,陳全滿懷信心。
旅游業讓邵女坪煥發生機,庫區移民增收致富的故事在這裡持續上演。2024年,邵女坪景區共接待游客164.87萬人次,其中川渝游客佔80%,營收超5000多萬元,戶均年收入達7萬元。
邵女坪舉辦長街宴時游人如織。受訪者供圖
移民社區變旅游景區,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邵女坪的蛻變,正是水富市開展庫區移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生動寫照。水富市擁有大、中型水電站4座,核定大中型水庫后期扶持人口1820戶6308人,建設移民集中安置點3個。自2006年啟動移民后扶工作以來,水富市積極引導移民融入城鎮,變庫區移民為“股民”,緊扣需求促增收、融合產業促發展。
“保留原名‘邵家坪’的‘邵’字,再取旅游的‘旅’諧音為‘女’,就有了‘邵女坪’這個新名字。”文慧介紹。如今,通過發展旅游讓邵女坪煥發新生的願景已成為現實,這片土地正如金沙江邊翩翩起舞的少女,展現出幸福美好、生機盎然的新面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