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昆明:一“路”相連 內陸變前沿

——“沿著鐵路看變遷”中老鐵路沿線開發系列報道之二

2025年09月08日08:02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走進昆明國際陸港安寧北港,一輛輛重卡來回穿梭,集裝箱被緩緩吊裝,即將從中老鐵路前往東南亞國家,與3年前相比,運輸時效大大縮短。

全長1035公裡的中老鐵路,北起中國昆明,南抵老撾萬象,在中國和東盟間構建起一條便捷的“黃金通道”。3年多來,昆明市全力助推中老鐵路沿線綜合開發建設,持續釋放“鋼鐵絲路”效應,從內陸城市發展成為開放前沿。

打造中歐班列昆明集結中心和昆明國際陸港,成功開行經中老泰鐵路直達印度洋拉廊港的“昆明陸港號”多式聯運班列,實現了陸港與海港的無縫聯通﹔昆明—磨憨陸港型、昆明空港型物流樞紐先后入選國家建設名單,昆明成功躋身全國“四型兼備”的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物流樞紐能級進一步提升﹔“瀾湄快線”譜系化國際班列品牌有效串聯起國內主要經濟圈與西部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運輸潛能持續釋放,客貨兩旺態勢彰顯蓬勃的經濟活力。今年上半年,昆明進出口額812.6億元,佔全省總額的六成多。

依托堅實的工業基礎、旺盛的物流需求和獨特的區位優勢,安寧市正發展成為國際大宗貨物集散交易中心,貨物經中老鐵路可直達東南亞—印度洋地區,綜合成本與此前相比大幅降低。

“安寧營業部貨運量佔全省鐵路貨運量超20%,隨著‘昆明陸港號’中老泰國際多式聯運貨運列車納入X9037次中亞班列序列,將有力提升安寧北港貨運時效和集散能力。”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昆明物流中心安寧營業部黨總支書記普睿介紹,計劃年底建成的海關監管場所,還將進一步增強安寧北港的通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談起中老鐵路帶來的變化,扎根安寧20多年的雲南友日久包裝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林世恩感受頗深:“以前公司薄膜產品主要通過陸路運輸到緬甸,年出口額僅幾百萬元。如今依托安寧北港‘門到門’服務,集裝箱可直接開到工廠裝貨,通過公鐵聯運快速出口到泰國、老撾、緬甸等國家,企業‘走出去’有了更大的機遇,預計今年出口額可突破1億元。”

40余公裡外的雲南騰俊保稅物流中心,工人們正忙著將老撾進口的氯化鉀卸貨入庫。該中心所在的晉寧區是雲南重要的磷化工基地和蔬菜花卉主產區,對化肥需求量大。瞄准這一商機,該公司積極拓展中老鐵路貨運業務,從老撾進口氯化鉀,同時出口硫酸銨,實現化肥進出口雙向流通。今年還創新開展“中老鐵路+保稅”新模式,借助“進口暫緩繳稅、出口提前退稅、區內流轉免稅”政策紅利,實現“到站即入區”的高效流通機制,大幅壓縮企業物流周期、降低物流成本。

“通過這個新模式,實現老撾鉀肥進口交易量半年突破2萬噸,雲南進口鉀肥幾乎全部通過中老鐵路運輸。”雲南騰俊保稅物流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榮說。

龍門吊來回作業,列車鳴笛啟程,雲南騰俊國際陸港一派繁忙景象。作為中老鐵路進入昆明的第一站,雲南騰俊國際陸港鐵路專用線與公共場站無縫銜接,進口的榴蓮、鐵礦石,出口的鋼材、百貨等裝卸更方便、運輸更快捷。7月初首發的“鄭和號”多式聯運班列,開辟了從雲南直通印度洋的海公鐵多式聯運全新航線,為促進雲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物流運輸、商貿流通再添活力。

不僅如此,昆明市托管磨憨首創省會城市托管邊境口岸的新模式,正持續放大“1+1>2”的效應,不斷深化的跨境產業協同為加強區域合作、承接產業轉移打開新局面、新空間。

“今后我們將持續放大中老鐵路‘首尾’核心引擎作用,加快昆明中老鐵路沿線開發54個項目建設,全力推進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展現昆明作為。”昆明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蔣洪昊說。

隨著中老鐵路昆明至萬象第二對國際旅客列車7月開行,昆明與萬象國際旅客列車數量增至4列,開啟更密切的“雙向奔赴”。從昆明出發,一“路”相連,風光無限。(記者 段曉瑞)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