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臨滄把“洋堅果”變成“土特產”,耿馬讓“民族曲”唱出“國際范兒”—— 

到瀾滄江邊,聽周邊交流和聲(邊城見聞)

本報記者 葉傳增
2025年08月25日08: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5年首屆清水河口岸印度洋海鮮啤酒文化節設置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等多國特色商品展銷區,為游客打造“一站式”跨境購物體驗。耿馬縣委宣傳部供圖

  緬甸姑娘德信嬌(中)正在與中國學生一起學習交流。張朝華攝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勐相濕地公園廣場潑水節活動現場。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攝

  本報記者在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緬甸大學生創業園採訪雪兵偉(左)。張朝華攝

  圖片來源:雲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 審圖號為雲S(2023)46號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民眾共跳潑水舞曲《賽嗨》。耿馬縣委宣傳部供圖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縣城俯瞰。賈貴紅攝

視頻報道請看人民日報國際微信公眾號

  雲南臨滄市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發生在這裡的“洋堅果”變“土特產”的新奇事,也很有名:1991年,第一株澳洲堅果引種到臨滄,僅僅30年間,這裡就成為全球最大澳洲堅果種植基地,佔全球種植面積的40%,有人干脆改稱“臨滄堅果”。

  臨滄所轄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近幾年也有出了名的新奇事:潑水節“最火神曲”爆款出圈。2023年的《UP 耿馬》更是火到境外,吸引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網友爭相傳唱模仿。今年潑水節主題歌舞《賽嗨》,以傣族民樂和西方交響樂巧妙融合,再次將延續千年的潑水祝福推向國際舞台。“民族曲”唱出“國際范兒”,民族歌舞跨越國界,成為中緬民間交往、文化交流的友誼金橋。

  旋律共振——

  潑水節“神曲出圈”

  “崩布愣崩崩,比安崩,甘比崩……”每當聽到這首《UP 耿馬》,在耿馬縣孟定鎮生活的緬甸小伙雪兵偉,身體就像打開了開關,跟著旋律不由自主擺動。他說,音樂一響,想“潑水”的心就躁動起來,“這幾年,耿馬縣每年都會推出一首潑水舞曲,曲風歡快活潑,我們緬甸人也很喜歡。”

  耿馬與緬甸山水相連,這裡是昆明直達緬甸最大城市仰光和印度洋海岸皎漂港最便捷的陸上通道。“耿馬”一說來自傣語“勐相耿坎”,意為跟隨白色神馬尋覓到的“黃金寶石之鄉”﹔佤語中“耿馬”二字亦有深意——“耿”為父,“馬”為母,意指養育各族兒女的幸福之地。在這裡,各族人民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潑水節,就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既是雲南傣族群眾一年一度的盛大慶典,也是緬甸民眾的重要節日。2018年至今,耿馬縣共創作6首潑水節主題舞曲,在短視頻平台多次走紅。其中熱度最高的,當數2023年的《UP 耿馬》。

  《UP 耿馬》取意“努力向上、不畏艱難”,在熱鬧歡快的現代舞曲基調中,巧妙展示了耿馬的地域文化。耿馬縣民族歌舞團團長王峰介紹,音樂創作以象腳鼓作為主要樂器,搭配铓鑼、镲等傳統打擊樂器,同時加入動感的電子節拍,讓民族音樂在現代律動中煥發光彩。舞蹈編排將傣族“馬鹿舞”、佤族“甩發舞”與現代舞結合,並設計了簡單易學的動作,便於快速掌握,讓男女老幼都能隨著節奏盡情舞動起來。

  這首潑水舞曲一經推出,迅速在國內外短視頻平台掀起模仿熱潮。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知名藝人,紛紛通過社交媒體參與“UP耿馬大比拼”“外國人跳潑水舞”等話題討論。

  2023年5月,第四屆緬甸(臘戍)—中國(臨滄)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辦。《UP 耿馬》作為開場舞,瞬間引爆全場。“台下的緬甸人和我們一起跳舞,熱鬧非凡。”王峰說,那一刻,“民心相通”在他心裡更加具象化。

  今年潑水節,新曲《賽嗨》讓耿馬潑水舞曲實現新的提升。耿馬縣民族歌舞團與國際知名的布達佩斯交響樂團共同作曲,將民樂與交響樂完美融合。編舞和拍攝制作充分體現年輕態和現代特色,視聽沖擊力十足。

  “明年的潑水舞曲,又會有哪些新的驚喜?”雪兵偉滿懷期待。

  文化共鳴——

  譯制片“雲端出海”

  “路不走,路難行﹔地不管,會荒蕪﹔人不走,情不親……”2024年潑水節系列活動“中緬友誼歌匯”上,一首大合唱《手足情深 攜手奮進》拉開演出序幕。4名中國歌手和4名緬甸歌手登台獻唱這首講述胞波情誼的歌曲,贏得經久不息的掌聲。

  耿馬縣傣族歌手岩更,是參與演唱的歌手之一。自1999年創作第一首歌曲《戀你南汀河》以來,岩更累計創作200多首民族歌曲,不僅在傣族群眾中家喻戶曉,也廣受緬甸人民喜愛。

  2019年,岩更受邀在緬甸仰光和曼德勒舉辦了兩場演唱會,現場座無虛席。“每場都有上萬名觀眾,我唱《趕擺歸來》《遠方的戀人》等歌曲時,歌迷會一起大合唱。演唱會結束后,我和緬甸歌迷激動地握手、擁抱,感動得流下熱淚。”時隔6年,岩更對當時的場景仍記憶猶新。

  中國歌手在緬甸受追捧,緬甸模特在中國也頗受歡迎。今年2月10日,第二屆國門群眾藝術節在耿馬縣孟定鎮舉行。在最受關注的“邊地民模”比賽中,緬甸人趙良超身著緬甸傳統服飾獲得亞軍,成為第一個在比賽中獲獎的緬甸籍選手。“登場表演時,中國觀眾為我鼓掌加油,讓我信心倍增!”趙良超表示,他明年還要繼續參賽。

  “中緬友誼歌匯、國門群眾藝術節、印度洋海鮮啤酒文化節……”耿馬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楊冰濤介紹,近年來,耿馬縣立足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游客。這三年潑水節期間,全縣接待游客數量持續增長。今年潑水節期間累計接待游客18.23萬人次,同比增長12.88%,旅游總消費1.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69%。

  為深化與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臨滄市還成立了少數民族語影視譯制中心。中心以佤語、傣語、緬甸語等多種語言為載體,通過抖音、視頻號和海外社交賬號等新媒體平台,助力豐富多彩的譯制內容“雲端出海”。

  “緬甸觀眾愛看美食、美景、節慶等主題的視頻作品,我們用緬甸語制作的《茶山之美》《啡同反響》等微電影深受緬甸觀眾喜愛。”中心緬語譯制成員陳思楠說。截至今年6月,“臨滄譯制”賬號累計發布作品1000余部,播放量超5000萬次,境外粉絲佔比58%,覆蓋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孟加拉國等20余個國家和地區。

  真情共濟——

  胞波情“比儂賽嗨”

  “‘手舞足蹈’是表達喜悅之情的成語,就像潑水節時,高興地跳舞。”暑假,在耿馬縣孟定鎮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緬甸大學生創業園一間工作室裡,雪兵偉正在教緬甸小朋友說中文。教到“手舞足蹈”這個詞時,雪兵偉即興跳了一段潑水舞,邊跳邊解釋。

  孟定地處耿馬縣西部,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清水河口岸坐落於此。隨著中緬兩國經貿往來日益頻繁,清水河口岸成為雲南第二大對緬貿易口岸。繁榮的邊貿吸引許多緬甸人來孟定工作,把子女帶到這裡讀書。雪兵偉教的小朋友,就是在當地小學就讀的緬甸學生。

  “有些緬甸孩子的中文不太流利,我就想著用課后時間教他們中文,以便他們快速融入校園。”雪兵偉也曾是這些孩子中的一員。他跟隨做生意的父母來到孟定,在這裡長大。從雲南師范大學畢業后,他回到孟定,今年4月創辦了一家中緬雙語培訓機構。

  雪兵偉的創業計劃得到創業園的支持。“我們為緬籍創業者免費提供辦公和住宿場所,同時開展法務、財務等創業指導培訓,減輕企業初創負擔,幫助企業快速成長。”創業園負責人韓欣瑜介紹,目前,創業園共入駐企業301家,涉及外貿、電商、農產品加工、培訓服務等領域,累計吸引創業人員500多人。

  耿馬縣已是許多緬甸人心裡的“第二故鄉”。緬甸姑娘德信嬌從緬甸臘戍大學畢業后來到孟定鎮,成為雪兵偉培訓機構的一名老師。起初,她還有些擔心異國他鄉的生活難以適應。來到這裡以后,之前的疑慮煙消雲散。“每年孟定鎮政府都會邀請我們參加潑水節活動,還組建了緬籍人員花車巡游方陣,讓我們和當地群眾一起載歌載舞,親密得就像一家人。”德信嬌說。

  今年3月28日,緬甸發生地震,中國救援隊赴緬甸實施國際救援。3月31日,4輛滿載中國紅十字會救援物資的運輸貨車從清水河口岸出境,啟程發往緬甸曼德勒市。救援車輛經過那一刻,德信嬌想起緬甸一句廣為流傳的諺語——“真摯的友誼勝過稀世寶石。”她頗有感觸地說:“患難見真情,中緬胞波,情誼深厚。”

  夜幕降臨,晚風輕拂,廣場上響起了潑水舞曲《賽嗨》的旋律。“賽嗨”一詞源自傣族古老諺語“比儂賽嗨”,寓意如至親一樣的好朋友。廣場上無論中國人還是緬甸人,都跟著旋律一起舞動起來。熱情的舞曲,譜寫出中緬友誼的新樂章。

  鏈接·雲南臨滄

  臨滄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國境線長290.791公裡,擁有孟定清水河、鎮康南傘、滄源永和三個通緬口岸。近年來,臨滄建成中緬印度洋新通道,開通多條國際物流線路,成為中國西南地區聯通印度洋的黃金走廊。

  臨滄全方位開展多層次對外交流合作,不僅加強沿邊地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在邊境3縣建成2個“國門文化交流中心”、4個“國門友誼廣場”、1個“國門書社”和1個“國門文化傳習館”等,還通過舉辦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百國華僑華人聯誼會、緬甸(臘戍)—中國(臨滄)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中緬友誼歌匯”、中緬“阿數瑟”山歌會等活動,深化中緬人文交流,鞏固人民友好感情,積極助力中緬命運共同體建設。

(責編:徐前、木勝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