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博主走進廣東江門
陳皮香裡品歷史,高鐵線上看未來

![]() |
海外博主們體驗詠春拳。 |
日前,由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我在中國的72小時·中外青年主題採訪行”活動走進廣東江門。來自澳大利亞、丹麥、伊朗、韓國等國家的6位博主用鏡頭捕捉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向世界各地網友講述自己親歷的中國故事。
在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博主們眼前一亮:從華僑遠渡重洋時攜帶的簡陋行囊,到他們在異國艱苦創業的珍貴照片,每件展品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在博物館互動體驗區,韓國博主金峻范沉浸式體驗了華僑當年的航海歷程,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他們的堅韌與艱辛。
在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詠春拳大師梁贊的故裡,博主們了解梁贊的生平,還在古勞偏身詠春拳(詠春拳流派之一)第五代傳承人馮家輝的帶領下,學習詠春拳的基本套路、詠春雙刀等。澳大利亞博主韓森山(Jake Hines)學得有模有樣:“我小時候看過很多李小龍的電影,原來江門的武術文化如此博大精深。”
在自力村,一座座碉樓靜靜矗立在廣闊的稻田間。作為華僑歷史的重要見証,碉樓不僅承載著僑胞對家鄉的深情眷戀,也反映了當時中外文化的交流情況。如今,它們又成為江門展示僑鄉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探尋背后的歷史與故事。伊朗博主瑪雅仔細觀察著碉樓的建筑結構,牆上的槍眼、堅固的鐵門,都讓她感受到當時華僑們的智慧和勇氣。“這些碉樓不僅是建筑藝術品,更承載著華僑的奮斗史。”
在赤坎華僑古鎮,博主們體驗了制作江門傳統民間工藝品泥雞。在民間藝人指導下,伊朗博主麗娜親手揉泥、塑形、雕刻、上色。當她吹響自己制作的泥雞,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這是一種手藝,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江門陳皮村參觀期間,講解員展示了陳皮的採摘、晒制、儲存過程。博主們親手嘗試剝柑皮、晒制,並聞了不同年份陳皮的香味。丹麥博主歐珠麗和中國博主懷瑜君感嘆:“原來食材也能像酒一樣,越陳越有韻味。”
江門不僅有迷人風景和深厚文化,更有蓬勃發展的產業。博主們來到中國中車江門基地,探尋“中國高鐵江門造”的奧秘。進入現代化的生產車間,一條繁忙的高鐵生產線呈現在眼前。工人們各司其職,從零部件組裝到整車調試,每一個環節都精益求精。近距離觀察了高鐵車廂的生產過程,瑪雅不禁發出贊嘆:“‘江門造’展現了中國制造業的強大實力!”
中外博主們還參觀了伍炳亮黃花梨藝博館。“這些家具簡直就是藝術品,每一件都凝聚著工匠們的心血和智慧。”歐珠麗仔細欣賞著每一件作品,對黃花梨木材的紋理和工匠們的精湛技藝贊不絕口。她表示,通過參觀藝博館,自己不僅了解了中國傳統家具文化,更感受到江門對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重視。
這次江門之旅,讓博主們收獲了豐富體驗——在博物館裡,他們感受了百年僑鄉的歷史脈絡﹔在梁贊故居,他們體會到武術的力量與文化精神﹔在中車工廠,他們看到了中國制造的現代速度﹔在碉樓和手作體驗中,他們觸碰到民間藝術的溫度。
江門市市長吳曉暉說:“江門是一座歷史與現代相交織的城市,歡迎國內外朋友到江門來,開啟不重樣的江門之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