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南滾河保護區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亞洲象預警體系——

立體巡護助力人象和諧

2025年08月06日08:19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生活在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野生亞洲象。李春林 攝

  在滄源佤族自治縣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班洪鄉、班老鄉南滾河流域,野生亞洲象與人比鄰而居。為在保護象群的同時守護好群眾的安全,近年來,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不斷提升監測預警能力,建設避象亭,在人力巡護的基礎上引入無人機、紅外相機、智能終端,利用亞洲象預警手機軟件,讓人象和諧共處模式持續升級。

  班成斌是南滾河芒庫管護站的一名亞洲象監測員。最近,他養成了一個習慣,每次進山巡護前都先打開手機,通過亞洲象預警App查看亞洲象最新動態。他說:“亞洲象預警App對我的工作幫助比較大,巡護的時候更安心了。通過App能及時掌握亞洲象的動態和所在位置,選擇合適的巡護路線,避免與亞洲象發生沖突。”

  今年5月,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聘請雲南正浩監測技術有限公司無人機監測團隊,每天在亞洲象活動重點區域巡林。相比巡護員每天跋山涉水追蹤和監測亞洲象,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和熱成像設備,能在夜晚或茂密叢林中清晰捕捉亞洲象活動軌跡,不僅方便高效,更能保障巡護員的人身安全。

  馬坤華是無人機監測團隊的亞洲象監測員。“我們每天監測頻率在5次左右,早上和下午各1次,晚上2到3次。亞洲象喜歡夜間出來活動,所以夜間監測次數較多。”馬坤華介紹。

  新一天的監測工作開始,馬坤華會根據前一天監測到的亞洲象活動范圍來規劃監測區域。如果監測到亞洲象出現在群眾生產生活區域內,監測團隊會及時在亞洲象預警App上發布預警信息。

  “無人機監測隊伍的加入,不僅提高了亞洲象預警工作的效率,還能收集到更准確的亞洲象數據,為下一步研究和保護野生亞洲象奠定了基礎。”雲南南滾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李志敏說。

  此外,管護局還在保護區11個關鍵路口安裝了攝像頭、山林間安裝了100台紅外相機、村寨周邊安裝了4套智能廣播,監測周邊環境。紅外相機對亞洲象的識別率達88%。當紅外相機捕捉到野生動物影像后,系統能在30秒至60秒之間自動進行物種識別,並傳輸到終端服務器由管護局工作人員進行人工復核。一旦確定為亞洲象,立刻發出預警。如果亞洲象靠近群眾生產生活區域,將聯合村委會通過應急廣播及時播報,在關鍵路口的大喇叭用漢語和佤語不間斷播放預警信息。

  眼下正值玉米成熟季節,野生亞洲象會被香味吸引出來覓食。面對可能出現的人象沖突事件,管護局強化監測預警體系運用,同時推進避象亭等防護工程建設,為周邊群眾提供避險空間。

  天上無人機巡航鎖定象蹤,空中紅外相機准確辨別象貌,地面避象亭靜靜守護和諧。“根據現有的安防設施、無人機和地面監測人員的立體巡護,構建起天、空、地一體化的亞洲象預警體系,能及時有效地掌握亞洲象的動態信息。”李志敏說。

  技防、物防、人防並舉,這一張疏而不漏的立體防護網,正牢牢守護著人象活動的重疊區域,讓人象和諧共處有了更堅實的依托。(記者 李春林 通訊員 楊艷嬌 葉曉萌)

(責編:徐前、李發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