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語無界,共繪文明交流新畫卷

外國嘉賓體驗制瓷。
外國嘉賓(右)正在參觀。
主辦方供圖
江西省景德鎮市有著千年瓷都的美譽。在英文中,“china”一詞兼有“中國”和“瓷器”的含義。
日前,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26位外媒記者來到景德鎮參加2025年“一帶一路”記者組織論壇主題採風活動。在這裡,他們深入了解陶瓷文化,體驗瓷器繪制,在文化互鑒中搭建中外友誼橋梁。
此次採風活動以“瓷鏈世界·文明互鑒——‘一帶一路’視角下的景德鎮陶瓷傳承與創新”為主題,為國際媒體了解景德鎮特色的中西陶瓷技藝和文化合作模式提供契機。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從元青花梅瓶到新中國龍船瓷塑,陶瓷的發展歷程、陶瓷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傳播、瓷器背后文明互鑒的動人故事匯聚成陶瓷文化,生動呈現在外媒記者眼前。
在陶溪川文創街區,外媒記者觀摩“土著”與“景漂”們的“現場攤位+海外直播+手作展示”模式,了解推動陶瓷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故事,感受著千年瓷都的現代活力。“看好中國!這裡有年輕一代,這裡有中國的未來!”波蘭媒體協會主席馬雷克說。
你畫一朵郁金香,我描一座山,他勾勒一個神話圖騰……在陶陽裡的陶瓷工作室,各國記者在同一個白瓷盤上畫下本國的標志性元素,原本素淨的白瓷盤漸漸變成了一幅絢麗的“世界地圖”。“有這麼多國家的元素在一起真是太神奇了,在一個盤子上,它表明世界正在變得更小,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比利時《中國廣場》雜志編輯弗蘭克·威廉姆斯說。瓷盤經過1350攝氏度的高溫淬煉,從景德鎮南下贛州來到中歐記者圓桌會現場,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美好見証。
陶博城國際陶瓷交易中心(以下簡稱“陶博城”)被稱為“景德鎮旅游滿載而歸最后一站”。陶博城匯聚了600多家國內外陶瓷品牌,覆蓋日用瓷、文創陶瓷、藝術瓷全品類,是一個涵蓋國際陶瓷貿易、文化交流、展覽展會、商務採洽、教育研學、數字貿易、雲倉物流等功能於一體的全球陶瓷貿易綜合體。
來到陶博城,外媒記者迫不及待地走進一間間店鋪,欣賞、挑選自己喜愛的各種瓷器。
擺件、卡通玩偶、大件瓷瓶……琳琅滿目的瓷器吸引著他們的目光。在眾多店鋪裡轉了一圈后,斯洛文尼亞《國際》雜志總編輯萬尼亞·卡夫契奇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游客能來這裡參觀。因為在這裡不僅能購買精美的紀念品,還能結識新的朋友,增長見識。自己很高興能來到這裡,今后也會邀請朋友們來這裡。
在博物館感受文明傳承的基因密碼﹔在文創街區體驗傳統與現代陶瓷藝術的創新融合﹔在陶博城了解“陶瓷出海”的貿易路徑……
通過對不同區域的參訪,外媒記者看到了景德鎮的多個“側面”,更從多元維度感悟文明互鑒的歷史智慧。萬尼亞·卡夫契奇說:“以前我覺得中國是‘在世界另一端’的遙遠國度,但兩次拜訪,讓我覺得自己和中國很近。”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以瓷為媒,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外媒記者在景德鎮的窯火與瓷韻中,觸摸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也見証著傳統與現代碰撞出的創新火花,共同為文明交流畫卷繪出更加燦爛的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