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時政

對話公安局長——擦亮雲南公安新型警務“金名片”系列訪談

西雙版納公安:以新警務理念筑牢邊疆安全屏障

2025年07月31日11:1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雲南省公安機關圍繞新警務理念、新運行模式、新技術裝備、新管理體系,探索形成和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雲南實踐提供堅強安全保障。5月20日起,雲南省公安廳、人民網雲南頻道聯合推出“對話公安局長——擦亮雲南公安新型警務‘金名片’”系列訪談,邀請州(市)公安局局長介紹各地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經驗成效。

本期專訪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州公安局局長余海坤,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對話公安局長——擦亮雲南公安新型警務“金名片”系列訪談。今天我們邀請的嘉賓是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州公安局局長余海坤。余局長,您好!

余海坤:主持人好,大家好!

訪談現場。岩庄香攝

訪談現場。岩庄香攝

主持人:余局長,請您談談西雙版納公安機關在踐行新警務理念守護高質量發展中的具體做法和亮點。

余海坤:西雙版納州公安機關立足邊疆區位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創新、主動、規范、協同、精細、務實的新警務理念為先導,主動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守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構建“專業+機制+大數據”模式,引領公安工作向智能化轉型。通過聚焦科技賦能,培養公安科技人才隊伍,加強信息化建設,運用科技提升公安工作效率和質量,為公安工作注入強勁動力。我們搭建數據賦能平台,建立實戰模型,推動公安信息與社會數據資源整合,大數據賦能實戰取得新突破。

二是深化實戰化運行機制,推動警力資源向基層實戰聚焦。西雙版納公安機關全力推動實戰化工程,深化實戰導向、問題導向、基層導向、效果導向,扛牢扛實“保一方平安、護一方穩定”的主責主業。2024年,實戰警種偵破刑事案件數佔全州破案總數的19.4%,州級主戰帶動縣(市)主戰、推動派出所主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落實便民利企舉措,踐行服務即警務的主動擔當。按照警務機制改革要求,強化“主動警務”理念,全州124項公安政務服務事項100%入駐政務服務中心,最大限度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為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保障。

主持人:作為邊境州市公安機關,西雙版納公安在推進對外開放與安全發展協同並進的過程中重點開展了哪些工作?

余海坤:西雙版納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與老撾、緬甸接壤,毗鄰泰國,依托中老鐵路和7個國家級口岸,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合作的前沿樞紐。隨著港口、口岸建設有序推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邊民互市貿易蓬勃發展,西雙版納公安積極將“邊境警務”工作融入對外開放與安全發展,以新運行模式推進對外開放與安全發展。

一是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歷時四年,推動“東盟國家旅游團入境西雙版納144小時免簽政策”正式落地實施,並研究開發“免簽旅游團申報系統”,為跨境人員往來、經貿合作、探親訪友人員提供更多便利和機遇,不斷提升合作區開放水平。

二是用心打造“旅游警務”品牌。構建“機關下沉+警種聯動+全域覆蓋”的體系,建立跨部門、跨區域、跨警種的合成作戰機制,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提高應對復雜警務情況的能力。在單日超10萬客流的節假日景區,西雙版納公安機關通過動態應對措施,實現了涉旅糾紛就地化解率達95%,擦亮了“守護‘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金字招牌。

三是堅定不移筑牢邊境安全屏障。進一步完善邊境防控體系,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管控效能,深化與周邊國家、地區的警務合作,共同打擊跨境犯罪,維護邊境地區的安全與穩定。2024年,偷渡案件下降40.8%,持續保持涉我周邊緬北地區電詐窩點動態清零,全州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同比下降5.09%、15.8%,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兩年排名居全省第二。

訪談現場。岩庄香攝

訪談現場。岩庄香攝

主持人:西雙版納生態資源豐富,您能否結合具體案例,談談西雙版納公安賦能生態警務的具體做法?

余海坤:西雙版納公安積極運用新技術裝備,為生態警務工作注入新動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一是推動科技預警與生態警務深度融合。將新技術裝備運用到生態保護工作中,深化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運用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技術快速識別生態環境破壞行為,提高發現線索、鎖定目標、固定証據的能力,結合與昆明、普洱建立跨區域警務合作機制,實現快速發現、聯合打擊。2024年,西雙版納州共立生態環境和生物安全領域刑事案件45起,破獲40起﹔森林草原領域共立刑事案件296起,破獲295起。

二是運用新技術裝備提高預警能力。運用無人機巡查、高清攝像頭、紅外熱成像設備等技術共同構成全方位預警網絡,捕捉到野生動物的圖形后,系統能自動進行野生物種識別,系統連接通信設備進行預警。據統計,全州已布建有關技術設備共800余個,1分鐘內就能發布預警。

三是線上線下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線上通過警方新媒體平台開展“雲普法”,線下深入村寨、景區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以及設立“守護野生蘭科植物法治教育科普基地”等2個研學基地,推動生態保護與教育融合,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以“生態警務”實現讓西雙版納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好願景。

主持人:余局長,西雙版納少數民族居多,請問西雙版納州公安機關是如何通過制度創新來推動社會力量參與治理的?

余海坤:我們聚焦現代警務改革方向,以新管理體系為保障,構建社會協同治理體系,打造具有邊疆特色的西雙版納公安新型運行模式。

一是構建少數民族聯合治理共同體。在少數民族聚居區推動多民族聯合治理,整合公安、社區及群眾力量,通過聯防共治破解邊境治理難題,促進文化融合與社會穩定。如基諾派出所創立“波遮調解室”,邀請民族調解員以“民歌+法律”方式化解矛盾,並推出雙語服務,解決與少數民族群眾間的溝通障礙。

二是建立邊境村寨聯防共管格局。推行“一村一警務助理”全覆蓋,將矛盾糾紛化解、風險隱患排查作為核心任務,並發動群眾成立護村隊、林區巡邏隊,形成“村村是堡壘、人人是哨兵”的邊疆治理格局。

三是推動派出所回歸主防職能。規范“兩隊一室”設置,整合社區網格員、義警隊等社會力量,構建多元共治格局,建立警民聯動的基層治理網格。

主持人:好的,感謝余局長的分享,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余海坤:再見!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