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雙推”主線
曲靖沾益:以語言文字作為紐帶匯聚民心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始終緊扣“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這一“雙推”主線,將語言文字當作重要紐帶,奏響了民族團結進步與鄉村振興的和諧樂章。
說好普通話,架起溝通“連心橋”
“叔叔阿姨們,跟著我一起念——我愛我的祖國。”那清脆的童聲在沾益區的村寨不斷回蕩,小學生變身“推普小老師”的場景比比皆是。在沾益區少數民族聚居地,沾益區教育體育局用心深耕學前兒童普通話教育,“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讓孩子們從咿呀學語時便接觸標准發音。
在“小手拉大手”活動裡,2萬余名學生帶動家庭成員一同學習普通話,371名“推普小能手”宛如語言傳播的星星之火,在村寨中播撒下普通話的種子。“普通話就如同一把金鑰匙,能開啟更多機會的大門呀!”沾益區教育體育局普通話推廣員沐老師在培訓現場,向村民們介紹著,“不管是外出務工,還是做電商售賣特產,會說普通話,溝通起來都會格外順暢!”
此外,在沾益區,有5400人次參與的教師及干部職工培訓班,使得校園和機關成為了普通話的“示范窗口”,引領著更多人說好普通話。
“說普通話、寫規范字”活動現場。
寫好規范字,守護文化“老根子”
“寫方方正正的中國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在沾益區的中小學,寫字課已然成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備課程。
從正楷起步到行楷提升,孩子們在橫豎撇捺之間體悟漢字文化的深厚韻味。教師群體苦練“三筆字”,強化用語用字規范,以自身行動筑牢文化傳承的根基。
“以前總覺得寫字只要別人能看懂就行,現在跟著老師練字,才知曉規范字裡蘊含著老祖宗的智慧!”菱角鄉村民李大姐頗有感觸地說道,現在家裡的孩子不但字寫得美觀,還會教自己分辨那些容易混淆的漢字,一家人在漢字學習中領略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示范宣傳雙輪驅動,全域氛圍“熱起來”
截至目前,沾益區語言文字規范化達標校(園)建設實現了全區百分百覆蓋,33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村也成功創建,這讓交流愈發順暢。
在“推普周”期間,普通話測試員深入鄉鎮,開展政策宣講、公文培訓以及發音輔導工作,還規范了街道商鋪招牌用字,讓規范意識扎根於人們心中。
“現在大街小巷的字都整整齊齊、規規矩矩的,看著可舒心了!”大坡鄉的張大爺笑著說,自從村裡開展推普活動,連孫子都成了家裡的“語言小法官”,時不時就糾正家人的用字發音,全家的語言規范意識都得到了顯著提高。
語言賦能鄉村振興,共繪發展“新畫卷”
沾益區大坡鄉、菱角鄉等地開展的“推普 + 技能”培訓,累計多達62期,2萬余人次的青壯年村民在突破語言障礙的同時,還掌握了就業技能。
駐村干部以普通話為媒介,推動法治、德治與精神文明建設,激活鄉村文化振興的活力,真正達成“培訓一人帶動一村”的效果,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有力的語言動力。
“多虧了普通話培訓,現在跟外地游客交流介紹咱這兒的特色菜品可順溜了!”在沾益區開了一家農家樂的鄧老板滿臉笑容地介紹,普通話已然成為他們的“致富密碼”,實實在在地帶來了收益。
目前,從學前兒童到古稀老人,從校園課堂到田間地頭,沾益區的“雙推”工作全方位融入到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顧正暉、王煒杰 文/圖)
來源:沾益區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