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前衛派出所“智治賦能”打造城市警務新圖景

在昆明市西山區5.7平方公裡土地上,前衛派出所轄區匯聚了城市的多元風貌:47個高層住宅、19所學校、西山區最大的公租房社區澤惠園、昆明市兒童醫院,以及日均人流超10萬人的萬達商圈。
派出所成立於1982年,取名“前衛”,緣於駐地曾為軍屯“前衛營”。時代更迭,兵農合一的符號雖遠去,但“防在前端、衛在實處”的精神,在今日的城市警務中被重新喚起。派出所現有民警37人、輔警74人,是西山分局治安要素最為復雜的派出所。
面對“兩密兩高一難”(小區密、人流密、警情高、安全風險高、綜合治理難)的治理挑戰,派出所堅定傳承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智治+共治”雙輪驅動,不斷推進警務機制創新、服務模式重塑和治理效能躍升,書寫一份獨屬於城市的“前衛答卷”。
數據長了“眼睛”:矛盾調解像裝了導航
轄區內的李奶奶風濕復發,在微信群裡說“地都下不去了”。張忠華看到后立刻買來噴霧劑和保暖貼,敷在老人腿上。老人動情感慨:“不是兒子,勝似兒子。”張忠華笑著說:“這樣的爸媽,現在我有17個。”所裡每一位民警都有自己的“民情賬本”:誰家老人身體不好、誰家孩子學業吃力、哪戶近期有矛盾,都一一記錄,定期走訪。
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張忠華,是這套“賬本管理法”的首倡者。他負責的片區是轄區內5個老舊小區,居民多為獨居老人和外來務工群體,靠著“民情台賬”,他對轄區民情了如指掌。這是前衛派出所“矛盾早發現、糾紛快化解”的溫情基礎,也是智能治理的源頭觸點。
在此基礎上,派出所通過“數據驅動+機制聯動”系統搭建“2+3(1)+N”多元聯調機制——以街道綜治中心和公安管控中心為“雙中樞”,構建綜治調解室、派出所調解室、社區特色警務室“三室調解”陣地,組建由街道干部、民警、網格員、調解員和志願者組成的“調解團”。
通過智慧派出所平台,對轄區6類矛盾糾紛全量建檔,2023年以來建檔閉環2760件。此外,派出所建立矛盾糾紛回訪檔案制度,一周內完成回訪評估、銷號封存,持續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工作。
網格織成“天網”:高樓裡藏著智慧神經
為破解高層住宅治理難題,前衛派出所構建“1+3+N”防控治理網格,依托綜合指揮室智慧中樞,接入轄區全量監控、公安大數據平台及“一標三實”系統,對警情、人口、重點人員等數據進行分專題、分時段、分類型分析研判。1700名“紅袖標”治安志願者和112名樓棟長組成的“平安蜂群”,與派出所民警、網格員一同維護這座“萬人社區”的有序運轉。
在組織保障方面,派出所將黨支部建在警務室和網格裡,形成“6+3”組織體系(6個網格黨小組、3個樓宇黨小組),支部書記帶隊進企業、進社區、進校園開展黨務、警務與治理聯動。同時,專門組建的227人“民警+網格+紅袖標”隊伍,重點對違規充電、黃賭毒、群租改造、噪音擾民、違規出租這五類高發問題展開嚴格排查。
通過上述綜合治理措施,派出所轄區2024年和2025年的接觸性案件同比分別下降4.7%和3.6%。
三圈布防智慧守護:校園裝上“銅牆鐵壁”
前衛派出所轄區有19所中小學及幼兒園,每天清晨7點,由民警、輔警、網格員組成的52人“護學崗”輪流執勤,保証“每校有崗、每段有人”。孩子們的安全,不僅有人守護,更有“雲守護”,學校周邊實現“天眼常開、秒級響應”﹔構建“100米外圍、50米近端、10米核心”的“三圈智慧防控”,依托智慧派出所布控警務工作,動態識別、實時預警、快速聯動。2023年以來,前衛轄區實現校園零事故。
派出所還建立校園應急演練聯席機制,聯合應急、消防、醫療等部門定期組織校園突發事件聯合演練,每學期演練頻次不少於3次。常態化開展“五進校園”活動(進課堂、進隊伍、進家長會、進社團、進家訪),2024年累計授課90余場,覆蓋師生1.5萬人次。
聯勤警務架“瞭望塔”:商圈亮起“警示燈”
萬達商圈作為轄區內人流密集、業態豐富的核心商業區,既是經濟活力的聚集地,也曾是警情高發的“痛點區域”。前衛派出所精准發力,在商圈黃金點位設立“張忠華警務室”,並在寫字樓群落中布設聯動警務單元,與商圈物業、安保、樓宇企業組成協作網絡,構建“前端發現、快速響應、協同處置”機制。
不久前,萬達雙塔辦公樓因一起合同糾紛引發群體性訴求,張忠華帶隊迅速調處,僅用10天就完成債務協調、工人安撫和工資支付核驗等工作,所欠工資全額發放,事件得到平穩化解。
此外,派出所還在萬達雙塔區域成立經偵聯勤“前哨崗”,常態化會同市場監管、金融辦等加強樓宇企業風險排查整治、案件打擊,全量動態消除涉企金融風險。2024年以來抓獲各類經濟類犯罪嫌疑人40余人,挽回損失900余萬元。累計開展“涉企金融預警”“勞動關系協調”等專項排查12次,解決重點企業歷史欠薪、勞資合同糾紛問題8起,調處成功率達100%。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