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傳統村落要“守得住”也需“護得好”

2025年06月24日08:3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傳統村落要“守得住”也需“護得好”

傳統村落是中華文明的活態遺產,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新時代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如何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傳統村落,使其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新的生機,成為當前亟待深入探討的課題。

堅持系統保護,構建科學合理的保護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這為傳統村落保護提供了重要指導。傳統村落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整體上進行規劃和設計。保護工作不能僅局限於單體建筑的修繕,而應從整體性、活態性角度看待村落文化,從生態系統、文化系統和社會系統等多個維度進行全面考慮,避免“碎片化”保護。

生態層面,需注重村落與自然景觀的共生關系。保護好村落周邊的山水林湖等自然要素,才能實現傳統村落人文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文化層面,傳統村落的民俗、技藝等元素相互交織,形成了村落獨特的文化生態系統和重要的文化基因。保護好村落文化生態的完整性,讓傳統村落的文化基因得以延續。社會層面,應注重民生改善,更好發揮村民參與傳統村落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動活態保護,激發內生動力。活態傳承是傳統村落保護的生命力所在,而傳統村落的生命力在於人的活動。要注重傳統村落文化的挖掘與展示,呈現傳統村落豐富多樣的文化內涵,推動傳統村落的創新發展。可以通過舉辦民俗活動、文化展覽、傳統技藝表演、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等方式,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傳統村落進行保護和展示,讓更多的人能夠通過網絡了解傳統村落,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傳統村落煥發出新的活力。

文旅融合,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突出創新性發展,鼓勵在保護基礎上探索村落文化的現代表達,使其與當代社會相適應。適度發展鄉村旅游、研學旅行等業態,既能增強村落的經濟活力,又能傳播傳統文化。

強化多方協作,形成傳統村落保護的強大合力。傳統村落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社會、專家和村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傳統村落保護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要建立健全傳統村落保護的法律法規,明確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加強對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的監管和指導。同時,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傳統村落保護,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為傳統村落保護貢獻力量。專家應發揮專業優勢,為傳統村落保護提供技術支持和智力保障。要加強對傳統村落保護的研究,探索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法和技術手段。村民是傳統村落保護的主體,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意願,讓村民成為傳統村落保護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傳統村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傳統村落就是保護我們的文化根脈和精神家園。以系統保護為基礎,以活態傳承為核心,以多方協作為保障,全面推進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傳承。未來,我們應以更高的站位、更實的舉措,推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走向深入,讓這些承載鄉愁與文化記憶的村落,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彩,成為文化自信的生動注腳。(作者:姜 波,系山東建筑大學齊魯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國建筑學會史學分會常務理事)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