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去博物館學“稅收”
2025年06月06日08:18 | 來源:光明日報

日前,南京財經大學聯合南京稅收博物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南京市建康路小學共同舉辦“大中小學同上一堂博物館思政課”活動。活動現場,三所學校的教師代表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把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學歷史課、大學“稅收學”課程搬進了博物館,開展現場教學。
“‘商船稅’類似於古代的快遞費,這些稅收可以用來修河堤、發軍餉……”南京市建康路小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主講老師陳翔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大運河稅收歷史。
“從稅關的‘閥門作用’到漕運的‘生命線’,千年運河奔流不息,稅收文化貫穿始終。”南航附中高二歷史組邢小磊老師帶來“大運河稅收文化裡的古代賦稅制度”課程。
從民國“萬稅”到如今免征農業稅、從“洋火洋釘”到“數字賦能”……南京財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李雪瑩老師主講“稅映古今——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通過回顧近代大運河稅收變化,以故事串聯的方式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同學們紛紛感慨:“原來稅收不僅關乎國家,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通過運河稅收故事,我終於明白課本上‘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真正含義了!”
南京稅收博物館館長魏軍波表示:“‘青年力量’是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三大分主題之一。依托新成立的‘財稅文化’大中小學一體化館校思政教育教研中心,我們致力於搭建青年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參與博物館思政教育實踐的平台,讓更多新一代年輕人走進稅收博物館。”(本報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施衛娟)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