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茶日探訪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
景邁山上茶香彌 一葉千年共此時

清晨的景邁山籠罩在薄霧中,位於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惠民鎮的千年古茶林裡,露珠順著茶葉的脈絡滑落,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茶香。2023年,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座世界茶樹發源地、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以滿山青翠和各族群眾的歡聲笑語,向世界講述一片茶葉承載的文明交融與生態智慧。
“山有靈,茶有魂。”站在景邁山古茶林的觀景台上,布朗族老人岩坎望著連綿起伏的茶林感慨。公元10世紀,布朗族先民在此發現野生茶樹,並與其他世代居住在這裡的民族一起,探索出“林間開墾、茶木共生”的茶林種植技藝。千年時光流轉,2.8萬畝古茶林至今郁郁蔥蔥,高大的樟樹、多依樹為茶樹遮陰,寄生植物“螃蟹腳”在枝干間搖曳,形成“茶在林中、寨在茶間”的獨特生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其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老茶林文化景觀”。對當地人來說,每一棵茶樹代表的不只是生計,還有他們和祖先的情感聯結。“景邁山的茶林堅持不施肥、不打藥的傳統,依靠森林生態循環滋養茶樹。這片葉子,連著祖輩的根,也養活了現在的我們。”岩坎說。
走進糯干古寨,傣家竹樓與金色佛寺相映成趣。這個被稱作“鹿飲水之地”的村落,正將千年制茶技藝轉化為文旅新場景。“鮮葉要手工翻炒,火候靠祖輩傳下的經驗。”村民玉喃叫帶著游客體驗古法制茶。她家將茶園改造成體驗園,去年接待游客超千人。“茶葉賣錢,茶文化也能變現”。如今,像玉喃叫這樣將傳統制茶技藝轉化為旅游體驗項目的村民越來越多,茶產業讓這個古老村寨煥發出新的生機。
千年茶馬古道的鈴聲已遠去,但景邁山的茶香故事正書寫著新篇。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過雲海洒在景邁山上,這片承載著生態智慧與民族深情的古茶林,正以文化之力,讓世界看見中國茶文明的生生不息。(記者 胡梅君 沈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