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雲南分網>>要聞

從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百年歷史中凝聚奮斗偉力

2025年05月15日11:50 |
小字號

2025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級工會緊緊圍繞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心任務,團結動員我國工人階級緊跟黨的步伐、走在時代前列,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中建立不朽功勛,譜寫了我國工人運動的壯麗篇章。19世紀末,隨著雲南機器局的開辦,雲南產生了最早的工人階級。1924年,黨成立了雲南第一個具有工會性質的工人小組。此后,黨的工會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團結帶領雲南工人階級從分散走向團結,工人運動從自發走向自覺。在省委和全國總工會的領導下,雲南工運事業一往無前、波瀾壯闊,繪就了一幅幅瑰麗畫卷。

9圖片.png

2024年7月在玉溪市易門縣舉行的雲南省第二十一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野生菌烹飪競賽決賽現場。雲南省總工會供圖

雲南工運的100年,是一段忠誠寫就的錚錚誓言。雲南工會自成立起,就把堅持黨的領導融入血脈,把忠誠黨的事業作為一代代工會干部牢不可破的政治信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雲南工運先驅李鑫等人,為黨的工運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抗戰期間,雲南工人階級努力發展民族工業、搶修滇緬公路,維系了抗戰大動脈﹔雲南解放進程中,工人階級組成義勇自衛隊,在昆明保衛戰中立下了歷史功勛。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雲南各級工會和廣大職工都始終在黨的領導下,為了黨的中心任務不懈奮斗,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

雲南工運的100年,是一曲建功立業的奮進凱歌。百年來,雲南各級工會始終注重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從先進生產者運動,到雲嶺職工跨越發展先鋒活動,再到新時代全面開展“團結奮斗促跨越、咱們工人有力量”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廣大職工創新創造活力被充分激發。建設了中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水電站,為國家成功提煉出“兩彈一星”工程急需的金屬鍺,成功制造了我國第一台觀察人造衛星的望遠鏡、第一台高精度刻線機、第一台夜間駕駛儀。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建成烏東德、白鶴灘等大型水電站,世界排名前10的水電站有4座在雲南﹔“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網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不斷延伸,建成運營的中老鐵路成為我國連接中南半島的“黃金通道”。建成全國最大鉑族金屬再生利用基地以及全球最完整的錫、銦產業鏈,錫產品產銷量全球第一。張桂梅、李輝等一大批勞模先進競相涌現,增厚了職工精神力量。

圖片

白鶴灘水電站。

雲南工運的100年,是一首情系職工的動人長詩。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雲南各級工會始終把職工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省總工會首任主席劉林元,經常帶領工會干部深入工地一線為職工排憂解難,被工人們親切地稱呼為“我們的老主席”。在世紀之交,雲南工會率先推行《工會維權意見書》和《工會維權建議書》“兩書”制度,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武器。昆明市在全國最早一批成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職工解決了大量難題。2004年,省總工會在全國率先啟動全省性職工醫療互助活動,至今已累計發放補助金51億元,惠及職工720余萬人次。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各級工會實施助力脫貧攻堅“七項行動”、“八項舉措”,全省7.1萬戶在檔困難職工全部如期解困脫困,為全國貢獻了“祥雲樣本”、“紅河經驗”等寶貴經驗。創新實施“暖邊固防”行動,服務沿邊40萬職工,激勵廣大職工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雲南工運的100年,是一份改革創新的初心答卷。雲南各級工會始終把加強自身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以改革創新不斷激發工會組織生機活力。新中國成立后,各級工會貫徹“以生產為中心,生產、生活、教育三位一體”方針,在基層一線密切了與職工的聯系。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各級工會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方針,深入推進工會工作法治化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工會堅持黨建帶工建、工建服務黨建,圍繞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深入推進工會改革,切實把人力、物力資源下沉基層,支持基層、服務職工的經費超本級留存比例達90%,建立起一支1700人的工會社工人才隊伍,進一步夯實了基層基礎。創新園區和“三新”領域建會入會方式,推動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大力推進“數字工會”建設,在全省建成40多萬平方米的職工服務陣地,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陣地網絡體系,增強職工的改革獲得感。

百年風雨兼程,增添了雲南工會創新發展的厚重底蘊﹔中國式現代化雲南實踐,為工會工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台。新征程上,雲南各級工會將傳承好黨領導下百年工運取得的寶貴經驗,認真落實省委和全國總工會工作部署,圍繞“一個跨越”、“三個定位”、“開創發展新局面”這個總綱,堅定信心、拼搏奮進,推動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唱響“咱們工人有力量”、“咱們工會有擔當”的時代強音。

圖片

2024年7月15日雲南省“最美職工”年度人物在昆明舉行。雲南省總工會時代風採雜志社馮燕雲提供

持續扛起政治責任,團結引領邊疆廣大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把堅持黨的領導落實到工會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線上線下相結合,發揮勞模工匠職工宣講團、“暖邊大宣講”等品牌作用,用好各種直接直達方法,讓黨的創新理論在職工中入腦入心。做實“中國夢·勞動夢”主題宣傳教育,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導廣大職工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揚光榮傳統,共守祖國疆土、共建美好家園。

持續服務中心大局,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雲南篇章中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站位“國之大者”,圍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發展等,聚焦服務“3815”戰略發展目標、服務“三大經濟”,以金沙江清潔能源走廊建設等全國引領性競賽和助力重點產業園區硅光伏發展等省級示范性競賽為牽引,發動全省各行各業廣泛開展勞動競賽﹔打造高原特色農業、文旅等技能競賽品牌,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激發職工動力活力,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好工會作用。深化與老撾、越南等周邊國家工會的交往合作,聯動開展技能交流、勞動競賽等活動,更好服務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大局。

持續履行基本職責,用心用情做好維權服務工作。健全完善“工會+法院+檢察院+人社+司法+N”協作聯動機制,建強工會職工維權律師、勞動爭議調解員、勞動法律監督員隊伍,發揮“12351”職工維權熱線作用,深化運用“一函兩書”,及時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職工發聲亮劍。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求,加強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深入推進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為提升邊疆治理能力貢獻工會力量。著力提升職工生活品質,拓展“工會驛站+”服務,依托驛站為職工提供健康關愛、愛心食堂等多元服務,深入實施“暖邊固防”行動,大力開展“工會溫暖進萬家”職工困難幫扶,不斷滿足不同群體職工的美好生活需要。

持續深化改革創新,鍛造擔當時代重任的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隊伍。適應新形勢下勞動關系的發展變化和職工隊伍的新狀況新特點,加強數智賦能,實施加強基層工會建設三年行動,推進“三新”領域建會入會工作,加強“國門工會”、沿邊園區工會建設,建設上下貫通、運轉有序、能快速感知響應職工需求的高效能工會,建強高素質工會干部隊伍,不斷提升工會組織的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

來源:《雲嶺之窗》雜志社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