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漾濞:千畝紅花鋪就村民致富路

4月底,走進雲南省漾濞彝族自治縣雞街鄉,千畝紅花競相綻放,公路邊、山坡上、田地間,成片的紅花地在藍天、綠葉的映襯下,格外絢麗。
“我是村裡種紅花最多的,有30多畝,花能賣錢,籽可以榨油,花杆還能制成飼料喂牛,是我們全家生活的重要來源。”雞街鄉達村村種植大戶習應紅正穿梭在花叢中,忙著採摘紅花。
村民在採摘紅花。龔樹芳攝
在雞街鄉,濃郁的紅花香隨風飄散,村民們正忙著採收,一派繁忙景象。
紅花是一種具有多種用途的中藥材,具有周期短、成本低、回報快的特點。雞街鄉依托獨特的海拔和氣候條件,種出的紅花品質高、色澤好,省內外訂單不斷,為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紅花產業發展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每周五是雞街鄉趕街天,電商達人左秀瓊總是准時等待著村民前來交售紅花。隨著車輛陸續抵達,驗花、稱重、裝袋、付款一氣呵成,村民喜笑顏開。
左秀瓊(中)在收購紅花。柯王強攝
“我家種了7畝左右的紅花,這是今年第二次來賣花了。第一次賣了2000多元,這次是3000多元。全部賣完,預計收入有1.6萬元左右。”村民羅學花數著錢,笑呵呵地說。
左秀瓊介紹,收購的紅花主要發往昆明、廣東、深圳等城市,干紅花價格在每公斤105元左右,收購持續到5月底,收購總量超過200噸。
近年來,雞街鄉依托自然環境優勢,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紅花,並提供技術支持和市場對接服務,幫助農民提高種植技能,讓“別樣紅”真正成為山區群眾的“致富紅”。
盛開紅花。柯王強攝
“下一步,我們將以打造特色產業為目標,在‘傳統作物+特色經濟作物’上狠下功夫,推行‘紅花+玉米’等輪作種植模式,既鞏固傳統產業,又發展特色產業,有效實現大小春作物的發展,加快村民致富步伐。”雞街鄉產業致富帶頭人羅文富表示。
雞街的紅花產業,只是漾濞縣鄉村振興繪就美麗畫卷的一道亮麗風景。近年來,漾濞縣以“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為抓手,提升產業發展質效,持續增加群眾收入。(謝健珠、柯王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