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法治

聽証促公正 法理解“心結”(金台銳評)

亓玉昆
2025年05月08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聽証促公正 法理解“心結”(金台銳評)

  未成年人矯正對象劉某某在社區矯正期間須每天用手機進行人臉識別驗証,而學校不讓帶手機,無奈輟學。針對爭議焦點,河南省禹州市人民檢察院通過召開聽証會找到合理辦法,助其回到校園。以此案為契機,檢察機關還制發檢察建議,推動解決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的共性問題,努力從源頭上防范此類矛盾再次發生。

  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發布的2025年檢察聽証典型案例之一,這些案例覆蓋行政公益訴訟、刑事申訴、民事糾紛監督等多個領域,詮釋了檢察聽証在推動司法公開、保障群眾權益、促進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重要價值。2020年,最高檢發布《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証工作規定》,對檢察聽証制度作出整體規范。如今,檢察聽証在司法實踐中呈現常態化、規范化的發展態勢,一些疑難復雜案件通過檢察聽証得到有效解決,讓爭議雙方既感受到法律權威,又體會到司法溫情。

  檢察聽証是檢察機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以程序正義促實體公正的創新履職。檢察機關力推檢察聽証,實質就是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貫徹到檢察監督辦案中,更好地為人民司法、讓人民評判、受人民監督。對於符合條件的案件,檢察機關通過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等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組織召開聽証會,就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和案件處理等問題聽取聽証員和其他參加人意見,不僅有助於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還能提升檢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讓公平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檢察聽証還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有力抓手。聽証的過程不僅是查清案件事實的過程,也是化解矛盾糾紛的過程,有助於促進各方最大限度達成共識。比如,在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檢察院跨區域企業供氣合同糾紛民事裁判結果監督檢察聽証案中,川渝兩地檢察機關邀請聽証員到涉案企業“家門口”聯合開展聽証,聚焦爭議問題共同釋法說理,解開涉案企業“法結”“心結”,促進矛盾糾紛實質化解,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實踐中,檢察聽証工作還存在部分案件適用標准把握不嚴、聽証程序不規范等問題。進一步提升檢察聽証質效,就要把好案件入口關,找准案件爭議焦點,選准用好聽証人員。同時,強化聽証會后跟蹤問效,多元解決好當事人的合理訴求,做實聽証“后半篇文章”。比如,在這次發布的一起刑事申訴檢察聽証案中,檢察機關不僅做好矛盾化解工作,而且強化與相關部門合作,落實聽証達成的和解賠償事項,消除隱患,防止矛盾反彈。

  檢察聽証既是為檢察權運行“加把鎖”,也是為矛盾糾紛化解“配鑰匙”。通過聽証會的形式,讓當事人把事說清、聽証員把理辨明、檢察官把法講透,更能促進案結事了人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隨著聽証制度的不斷完善,法律監督不僅會更有力度,也會更具精度,檢察機關促進社會治理的成效也會更加彰顯。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