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新鮮土豆加工成米粒狀制品,推向市場——

土豆變“米”,你想嘗嘗嗎?

王俊嶺 李翼然
2025年05月06日08: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土豆變“米”,你想嘗嘗嗎?

  把金黃色的米粒放入電飯煲中,加水后加熱,時間不長,一份香噴噴的米飯就做好了……被許多家庭當作蔬菜的馬鈴薯(土豆)搖身一變成為主食——“土豆米”。

  最近,土豆米正式開賣,引起不少消費者的興趣。

  土豆如何變成“米”?據了解,“土豆米”是一種利用新型加工技術把新鮮土豆轉化而成的米粒狀澱粉制品,主要由新鮮土豆、苦蕎粉、玉米粉和甘油硬脂酸脂等制成,在膳食纖維、鈉含量、鉀含量等方面的營養價值和水稻小麥有較大差別。

  這種“主食變身術”不僅保留了土豆高鉀低鈉的營養特性,更通過粗糧配比實現營養升級:苦蕎的加入讓膳食纖維含量大幅提升,玉米色黃素賦予其金黃外觀,更接近粗糧的分解過程使其成為減脂人群的理想選擇。同時,生產過程中,土豆中的水分被定向脫除,原本保質期僅數日的土豆獲得長達一年的儲存周期,破解了新鮮土豆易腐壞的產業難題。

  土豆米產品一經推向市場,便受到了不少想嘗鮮的消費者關注。在一些購物平台,月訂單量突破了1萬單。

  打開某電商平台搜索“土豆米”,產自雲南昭通的“烏蒙昱霖”牌土豆米是關注度較高的一款,目前售價是每950克33.8元。

  該產品生產方巧家洪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昱霖告訴筆者,經過多年篩選,最終選擇在氣候土壤條件優越的雲南巧家地區建立了自己的種薯基地,並邀請科研團隊入駐,潛心培育高產、抗病的新型土豆品種,同時探索發展土豆深加工產業,最終選擇土豆米作為創新試驗項目。“目前價格不低,因為土豆米的生產原料和工藝環節較為復雜。”李昱霖說,盡管土豆米生意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在健康飲食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自己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了解並嘗試土豆米。如果市場反饋效果好,未來將及時加大產能投入,將澱粉鏈重置技術運用於各種薯類作物的主糧生產,實現規模化生產從而降低產品價格。

  消費者如何看待土豆米?

  採訪中,不少消費者認可土豆米的創新性和營養價值。

  在親自烹飪品嘗土豆米后,雲南昭通的龍先生對其贊不絕口:“聽說現在本地有生產土豆米,產品一上市我就買了兩袋嘗鮮,土豆米的成分配料表干淨健康,烹飪過程也簡單方便。出鍋時帶著一絲土豆的香味,口味也非常棒,沒有讓我失望!”

  北京白領王琳非常注重日常飲食健康。“土豆米的口感略顯黏稠,沒有正常大米的爽口感。性價比上也不如糙米、蕎麥面等同類競品有優勢,如果經常吃的話並不劃算,但是當作輕脂餐主食或是日常調劑,應該會是不錯的選擇。”

  也有不少人希望土豆米價格再降降。

  “‘土豆變成米’的這個吃法確實非常新奇,很具有科技感,像是科幻作品中出現的未來食物。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我確實有想去下單的沖動。”河南南陽的楊恆在仔細思考后,還是因為價格原因放棄付款。他覺得,土豆本身並不貴、吃法也很多,日常的大米也足夠實惠。“如果真的是主食的好平替,不久后肯定也會在市場上大范圍普及,價格也可能降下來。我還是再等一等。”楊恆盤算著。

  土豆米進軍主食市場,讓土豆種植戶有了更多期待。

  內蒙古圃竣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牛瑞龍坦言,北方土豆產區現在面臨“高產低價”的結構性問題。自馬鈴薯主糧化以來,土豆生產端熱情高漲,生產規模和產量日益增加,而主糧化消耗渠道卻未緊跟步伐,開始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在全國多產區實現全年供應后,南方主產區能夠通過錯峰銷售實現鮮食薯盈利,而北方土豆的傳統窖藏優勢消失,加之種植規模大、季節性供應集中,若沒有主糧化消耗渠道,土豆便會與白菜、胡蘿卜等蔬菜價格挂鉤,其定價易受蔬菜供應量波動影響,形成不定期滯銷風險。

  “通過將鮮食薯轉化為耐儲主食,土豆米不僅能消化北方產區集中上市的庫存,也有望通過主糧化定位提升附加值。不過,從長期看,土豆米的市場定價還是得向傳統大米和粗糧價格看齊。畢竟在消費者心裡,這終歸是土豆做出的嘛。”牛瑞龍說,如果市場能接受土豆米,自己也會及時投資跟進。

  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朱佔國說,2015年,我國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馬鈴薯成為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糧。土豆米有助於進一步開發馬鈴薯產業,分擔水稻和小麥的供需壓力,形成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土豆米能夠通過產業加工,提升馬鈴薯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馬鈴薯產業的糧食損失和浪費。“目前,土豆米對於消費者還處於‘嘗鮮’階段,未來隨著成本降低、吃法增多,有望進一步豐富人們的餐桌。”朱佔國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